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劉相平:島內對“九二共識”的爭議及影響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5-04-29 11:09:24


 
  這一階段,由於陳水扁及民進黨當局拒絕接受“九二共識”,拋出“一邊一國”論,推動“公投”,以“切香腸”的方式推動“法理台獨”,導致兩岸關係波譎雲詭,動蕩不安。

  如果說2005年前“藍”“綠”雙方在“九二共識”問題上還不分軒輊、勝負不明的話,2005年後,“藍”營或者說倡導和維護“九二共識”的一方明顯占據上風。2005年4月26日至5月3日,中國國民黨主席連戰率團來大陸參觀訪問。4月29日,胡錦濤總書記與連戰會見,共同發布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新聞公報。在新聞公報“共同體認”部分,開宗明義地說“堅持‘九二共識’,反對‘台獨’,謀求台海和平穩定,促進兩岸關係發展,維護兩岸同胞利益,是兩黨的共同主張”。 2005年5月5日至13日,親民黨主席宋楚瑜率親民黨大陸訪問團正式訪問大陸。5月12日,胡錦濤總書記與宋楚瑜舉行正式會談,並發表了“新聞公報”,明確提出:“促進在‘九二共識’基礎上,盡速恢復兩岸平等談判”,“在兩岸各自表明均堅持一個中國原則,即‘九二共識’(‘兩岸一中’)的基礎上,盡速恢復兩岸平等協商談判,相互尊重,求同存異,務實解決兩岸共同關心的重大議題。” 

  兩個“新聞公報”的發表,不僅表明了大陸與台灣“泛藍”政黨共同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誠懇態度,而且也在正式文件確認了“九二共識”在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中的地位和作用。2005年7月,馬英九接任國民黨主席後,即主導將“九二共識”列入國民黨“黨綱”。而在隨後的“任務型國代”選舉中,泛藍政黨都獲得了佳績。

  至此,在“藍”“綠”纏鬥中,“九二共識”取得了初步勝利,主要表現在:1、“九二共識”成為台灣島內“泛藍”陣營的普遍共識;2、通過“藍”“綠”陣營的攻防鬥爭,確立了“九二共識”存在的客觀事實;3、陳水扁及民進黨人否認“九二共識”的存在,但“事實勝於雄辯”,陳水扁及民進黨人一味地“硬拗”,使得其民意基礎逐漸下墜;4、2005年,“泛藍”政黨領袖先後率團來大陸參訪,“九二共識”被寫進中國共產黨與“泛藍”政黨的“新聞公報”中,確立了“九二共識”在兩岸關係發展進程中的地位和作用;此前,海峽兩岸具有中華民族情感、接受“一個中國”框架的政黨,為維護“九二共識”各自為戰,這種局面自此得到改變。中國共產黨及島內“泛藍”政黨從此在維護“九二共識”聲氣相通,遙相呼應,開始占據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高點,主導著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方向。

  二、再次交鋒:“九二共識”首獲台灣民眾的支持

  馬英九是“九二共識”形成過程的參與者、見證者,也是“九二共識”的積極倡導者和維護者。2005年4月3日宣布參加國民黨主席選舉後,馬英九通過密集地接受島內外媒體採訪、向媒體投書、發表演講、聲明等多種途徑[注},比較全面地闡述了其大陸政策主張,形成了自己的大陸政策主張。這些主張包括:1、承認“九二共識”,並將其內容解讀為“一中各表”;2、在《國統綱領》、《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的法律框架下,將兩岸明確定位在“一國兩區”3、采“雙邊主義”策略,主張兩岸通過對話、談判,緩和兩岸緊張局勢;4、推動大陸民主化,謀求“三民主義統一中國”;
5、維持現狀,並將現狀界定為“不獨不統不武”;6、推動兩岸三通,實現兩岸經貿關係正常化;7、提出“活路模式”,希望台灣更多地參與國際活動。 毋庸置疑,承認“九二共識”是這些主張的重要基礎和核心。

  馬英九多次明確指出,“九二共識”的確存在。他以當事人的身份對“九二共識”形成的過程和事實予以證實,因為他當時是“陸委會特任副主委,全程是他督導的業務”, “身為參與締造者之一,當然可以證實。” 他說,民進黨可以不贊成“九二共識”的內容,但不能否認歷史上有“九二共識”存在。 2006年5月7日,馬英九率團到新加坡訪問期間,特地在1993年汪辜會談會場、以“現場說法”的方式再次強調“九二共識”“不但確有其事,而且還是辜、汪會談得以召開的前提。” 2008年3月23日,馬英九在會見國際媒體時表示,他支持兩岸達成的“九二共識”,即“一個中國,各自表述”。 4月1日,馬英九在與陳水扁的會談中,堅持有“九二共識”,稱“一中各表的證據在函電往返中”。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