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大數據“殺熟”誰來背鍋
http://www.CRNTT.com   2019-04-01 16:41:10


  曾被視為互聯網企業超級工具的大數據現在成為消費投訴的靶子。3月27日,北京消費者協會(以下簡稱“北京消協”)發布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結果,過半被調查者遭遇到大數據“殺熟”,但是收集維權的證據卻非常困難。值得注意的是,大數據“殺熟”的說法從法律上來講目前沒有一個精確的概念。在北京消協公布的相關案例中,部分企業表示這是企業的合理行為。律師認為,輿論對大數據“殺熟”的關心更深層次隱藏的是消費數據歸屬權、消費者的知情權和公平交易權,這是目前相關法律法規沒有涉及到的地方。此外,大數據“殺熟”本質反映了部分經營者對消費者個人信息的過度采集和隨意使用。

過半被調查者遭遇過“殺熟”

  北京消協委托北京陽光消費大數據技術研究院開展的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顯示,88.32%的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或很普遍,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一般或不普遍的被調查者僅占11.68%。此外,有56.92%的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

  被調查者認為網購平台、在綫旅游和網約車等消費大數據“殺熟”問題最多。調查結果顯示,44.14%的被調查者經歷過購物類App或網站大數據“殺熟”,39.5%的被調查者經歷過在綫旅游類App或網站大數據“殺熟”,37.17%的被調查者經歷過打車類App或網站大數據“殺熟”。

  相比消費者遭遇“殺熟”的普遍性,事後維權的并不多。調查結果顯示,遭遇大數據“殺熟”後,26.72%的被調查者選擇向消協或市場監管部門投訴,25.56%的被調查者選擇不再去這個商家消費,17.43%的被調查者選擇忍氣吞聲、自認倒黴,11.71%的被調查者選擇與商家理論,要求賠償。這源於維權取證的難度系數比較高,經營者通常以商品型號或配置不同以及享受套餐優惠不同、時間點不同等理由進行自辯,同時又不對外公布具體算法、規則和數據,所以消費者遇到類似問題後,維權舉證往往非常困難。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