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對“大數據殺熟”需要創新監管方式
http://www.CRNTT.com   2019-04-01 21:41:40


  被人們普遍認為的“大數據殺熟”是否真的存在?這一針對不同消費者的特定“推送”存在哪些特征?3月27日,北京市消費者協會發布了“大數據殺熟”問題調查結果。結論顯示被人們普遍認為存在的“大數據殺熟”現象,在實際體驗調查中問題并不明顯,由於其存在的複雜性和隱蔽性,維權舉證存在困難。

  “大數據殺熟”是否存在?出現截然不同的答案:88.32%的被調查者認為“大數據殺熟”現象普遍或很普遍,有56.92%的被調查者表示有過被“大數據殺熟”的經歷。同時,被調查者認為網購平台、在綫旅游和網約車等消費“大數據殺熟”問題最多,在綫旅游高居榜首。而相關平台則否認存在“大數據殺熟”,不過,看似矛盾的背後凸顯監管的困乏,這表明對“大數據殺熟”需要創新監管方式。

  “大數據殺熟”是否存在?其實,不管網絡平台如何否認,恐怕都難以改變事實。報告顯示,兩名體驗人員同時通過飛豬旅行網預訂麗楓酒店•昌平體育館店的同一天高級大床房,老用戶的房費不含早餐為291元一間,而新用戶的房費不含早餐為286元一間,另享受4元買立減優惠,實際為282元一間。體驗結果發現,同一房間新老用戶標價不同,優惠也不同,老用戶價格高且不享受優惠。這樣的情況在其他網絡平台也存在。這足以說明“大數據殺熟”的確是存在的,是無法否認的。

  消費者雖然清楚地知道自己已經遭遇了“大數據殺熟”,但卻無法維權。從調查來看,只有26.72%的被調查者選擇向消協或市場監管部門投訴,11.71%的被調查者選擇與商家理論、要求賠償,8.13%的被調查者選擇在社交網站或向媒體曝光。剩下的消費者選擇忍氣吞聲或不再在此消費等。這是否說明消費者維權意識不強?答案是否定的。消費者當然也想維權,但維權之路卻很艱難。一方面維權舉證難,另一方面費時費力且不一定有效果。如此,消費者哪怕擁有最強的維權意識,也很難維權成功。

  “大數據殺熟”反映了消費者的知情權、選擇權、公平交易權、個人信息受保護的權利未得到充分尊重和有效保障。這需要完善現有法律法規,將數字信息網絡中不斷湧現的個人信息種類納入到保護範圍內,如網絡用戶注册信息、搜索記錄、定位信息、消費偏好等。最重要的是,創新監管方式方法,采取技術手段和技術設備,建立相應的大數據網上監管平台,對網絡平台進行全天候的在綫監管,提高對各種隱性大數據利用違法行為的查處能力。同時,要暢道維權渠道,減少維權成本,更要增加處罰,如此,才能倒逼“大數據殺熟”最終退場。(來源:新文化報 作者:王軍榮)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