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李環:一國兩制十七年 香港未來怎麼走?

http://www.CRNTT.com   2014-09-11 00:16:55  


 
     未來發展方向

  事物永遠在“變”。“一國兩制”在實踐中不斷豐富和發展的過程本身就是一種變化。有很多問題值得深入探討,如“兩制”的關係,即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與中國主體的社會主義制度之間的關係,兩制是不是要互相尊重,香港是不是要承認國家主體是社會主義制度,香港的資本主義制度是否應該發展為一種與“一國兩制”和國家主體為社會主義制度相適應的特殊的資本主義制度?再如關於愛國者治港的問題,鄧小平曾就“愛國者”給出了一個非常寬泛的“標準”⑦,在特區政府的實際權力組成中,基本法也作出了非常寬鬆的規定:包括立法會議員可以有外國居留權⑧,法官和司法人員可以從其他普通法國家聘用⑨,可任用外籍人士擔任除主要官員以外的政府各級公務員⑩,等等。但在這樣寬鬆的情況下,還出現“愛國者治港”的爭論,難免令中央擔憂。在香港的政制發展中,是否應嚴守愛國者治港這一標準,行政長官作為特區政府的首腦是否一定要由愛國愛港的人來擔任?深入思考、論述這些問題,本身就是深化“一國兩制”的過程,也是對所有關心香港事務的人在思想上的一次“統一”,大家總得先站在一個平台上,先把規則弄清楚了,再開始玩遊戲吧。

  香港也在變。傳統的四大支柱產業(金融業、旅遊業、貿易及物流業和專業服務)已不足以帶動整個經濟的發展,六大優勢產業(教育、醫療、檢測和認證、環保、創新科技和文化及創意產業)發展緩慢或幾近停滯,現任特區政府在尋找土地的道路上跌跌撞撞,政治領域的紛爭令其左支右絀、動輒得咎;行政與立法的關係愈發糟糕,立法會愛上了“拉布”,且充斥著暴力言行;社會上出現“佔中”與反“佔中”的論戰,一些年輕人激動地走上街頭,佔領(中環)遮打道,包圍政總(政府總部),甚至有團體沖進了立法會。透過這些紛紛擾擾的事件,我們看到了一個不再超脫、淡定的香港,也看到了港人的焦慮與迷茫。

  香港未來的路怎麼走?經濟上,肯定離不開中國內地,上一次經濟的騰飛得益於內地的改革開放,這一次經濟轉型內地又能帶來怎樣的契機?經濟的提升不能只靠內地“輸血”,金融業的發展也不能只是坐等中央的“禮包”,香港需要找到一條與內地互利互惠、相得益彰的道路,才能走得更長遠、更持久。政制發展要循序漸進,行政長官與立法會的普選要根據香港的實際情況來進行,這本來也是基本法的規定⑪。

  香港的“實際情況”包含了香港的政治、經濟、社會等各個方面的綜合發展情況,普選的目的是令這些方面發展得更平穩、和諧,但普選卻不一定是達至此目的的唯一手段。在香港現有的條件下,普選將會使社會更容易達成共識,還是令社會更容易出現撕裂,普選將帶來社會的更平等,還是會令不平等加劇?現在的香港處在普選爭論的漩渦,對這些問題更需要有清醒的思考。實際上,香港出現的很多問題並不是單靠“普選”就能解決的,而如果不事先解決好一些問題就開始普選,可能會令情況更糟糕。香港與內地的關係也需要全新審視,“隔離”無疑不是最好的辦法,部分港人專門針對內地人的“排外”情緒、“驅蝗”行動也會令內地人反感,失去本來友好的鄰居,難道港人真想走上“閉關鎖城”之路?也許港人需要一次深入的檢討,明確問題,找出答案,形成共識。唯如此,特區政府才能真正凝聚各方面的力量,帶領香港走出迷霧,踏上新途。

  中央政府處理“一國兩制”實踐的手法也在“變”。如果說,香港回歸之初,中央囿於這樣那樣的考慮,可能寄望於港人自己解決問題,並不會明確講出自己的看法,那隨著香港形勢的發展,中央政府也在調整自己的做法。可以預計,今後中央政府還將在一些重大的原則性問題上,採取直接講、明確講、反復講的方式,以期更好地讓港人瞭解中央的真實想法。當然,這個過程會是雙向的,港人的看法也會通過特區政府、立法會議員、各界領袖等多種渠道上達至中央政府。總之,唯有在現有制度、法律的框架內交流,各相關方才有可能達至“共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