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彭維學:兩岸政治關係應該如何推進?

http://www.CRNTT.com   2013-10-08 00:38:41  


 
  (三)持續推動惠台讓利政策,妥善對待台灣民眾重大關切,增強台灣民眾對大陸的好感與信任

  近5年來,大陸推動惠台讓利政策,尤其是在台灣國際參與方面持續釋放善意,贏得了台灣民眾的好感。未來我們應更加自信、更加主動、更加靈活、更有成效地處理好、維護好台灣同胞的重大關切與利益訴求,持續推動、認真落實惠台政策,慎重處理台當局政治定位,理性協助台灣參與區域經濟整合,審慎處理台參與《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國際民航組織活動等問題,條件成熟時單方面宣佈逐步減少海西區的軍事部署,逐漸淡化台灣民眾對大陸的敵意,增強台灣同胞“兩岸一家”、“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

  (四)加強對現有高層互動、間接對話管道改造升級,創造更多對話平台和機制,提高兩岸互動政治含量,增進兩岸政治互信與戰略互信

  在兩岸官方正式、直接交流對話開啟前,兩岸可繼續強化以國共高層定期會談、兩岸經貿文化論壇為發動機、以兩岸兩會制度化協商為主體、以兩岸高層會晤和官方智庫“二軌對話”為輔助、以民間政治對話先行先試為導向的多元交流對話協商,推動兩岸政治互動加強授權、提高層級、拓寬管道、擴大領域、增加政治議題比重。一是搭建更多高層互動和對話平台,促使馬當局在兩岸政治互動中加強對台方人員授權,增強兩岸高層互動的權威性。二是逐步放寬對台實務部門公權力行使的限制,密切兩岸行政部門負責人之間的互動對話,充實兩岸交流合作內容。三是擴大兩會商談的“政治”功能,加大“經中帶政”議題的比重,允許部級甚至更高層級官員以適當身份參與商談。四是透過有影響力、有代表性的智庫或學者參與兩岸和平發展論壇,形成操作性強的民間共識,營造兩岸政治對話氛圍與條件。五是創造更多民間政治對話的平台和機制,擴大兩岸民間探討政治議題的範圍,推動民間政治對話取得更多成果。六是建立兩岸經濟戰略對話機制,以非政治領域的高層對話來推進兩岸政治互動。

  (五)推動兩岸政治對話,解決政治難題要堅持循序漸進推動、平等對話協商、合情合理安排的思路,防止急躁冒進傷害兩岸互信

  第一,循序漸進推動,反對急躁冒進。一是主動作為,創造條件,抓住機遇,積極推動。二是先民後官,充分探討。學術界先就相關政治議題廣泛深入探討,形成共識,之後通過兩岸官方協商,簽訂協定。三是先易後難,先簡後繁。按政治議題敏感度、緊迫度、雙方意願、成功可能性的高低,分階段漸次推動。四是穩中求進,反對“四急”。要努力避免“只經不政”,但更要克服急躁冒進、急功近利、急於求成、急於回報的作為。條件不成熟時貿然推動,將進一步凸現分歧、激化矛盾、傷害互信。五是化整為零,細堆積木。可考慮將軍事互信機制、和平協定可能涉及的內容合理分割,分開對話,逐個形成共識,簽署協定,條件成熟時形成總協定。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