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頭條新聞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彭維學:兩岸政治關係應該如何推進?

http://www.CRNTT.com   2013-10-08 00:38:41  


 
  (二)兩岸經濟社會文化交流正常化、制度化、機制化水準低,兩岸社會融合程度低,兩岸突破政治僵局缺乏強有力的社會基礎

  過去五年是“兩岸交流合作成果最豐碩、兩岸民眾得利最多、兩岸內耗最少、兩岸關係發展最迅速的時期”⑪,但兩岸各領域交流合作發展不平衡,制度化機制化程度不高,政治經濟外溢效果未充分發揮。一是現有19個協議遠不足以滿足兩岸大交流需要,協定落實成效與預期仍有一定落差。二是兩岸經濟關係基礎不牢,不對稱性、不平衡性、非正常性特徵仍未根本改變,兩岸產業鏈、貿易鏈、價值鏈整合程度較低。ECFA只是兩岸經濟一體化進程中的初級階段,離兩岸經濟全面整合還有較大距離。三是兩岸社會文教交流不夠廣泛、不夠深入,兩岸法制、政治文化、公民社會領域的交流相當有限,兩岸社會差異、制度差異、文化差異仍很明顯。四是兩岸經濟社會交流的政治外溢效果有待加強,交流中“財團化”、“國民黨化”、“北部化”現象有待進一步改進。

  (三)兩岸社會互信嚴重不足,“兩岸命運共同體”意識淡薄,兩岸突破政治僵局缺乏強大民意支持

  推進兩岸政治問題的協商解決,深化兩岸政治關係,取決於兩岸執政當局的格局、立場與政策,更取決於兩岸人民的認知、意志與訴求。五年來兩岸關係明顯改善,但沒有從根本上拉近兩岸民眾在國家認同、台灣政治定位、台灣前途走向等重大問題上的顯著差異,沒有改變部分台灣民眾對大陸的恐懼與敵意。在大陸民眾看來,兩岸同為一國,親如一家,台灣人都是中國人;所謂“中華民國法統”早已不存在,台灣遲早要與大陸統一。然而,多數島內民眾“中華民國情結”較濃,對“中華人民共和國代表全中國”、“大陸與台灣同屬一個國家”的說法難以接受⑫,對“國際空間被擠壓”、所謂“大陸威脅”強烈不滿;主張“維持現狀”、反對“一國兩制”,在國家認同、身份認同上“去中傾台”的趨勢仍未根本扭轉;認為大陸人是“生意夥伴”的比例高達53.6%,僅13.3%認為大陸人是“朋友”。⑬多數島內民眾支持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但害怕過早推動政治談判會損害台灣的主體性和自由民主價值,70%多的民眾支持兩岸協商“先經後政”的順序。⑭蕭萬長認為,兩岸分治60多年,政治觀點認知,尤其涉及一個中國部分,仍有相當大的分歧,在短期內沒有政治談判的條件。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