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獨台的危機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1-12 13:41:28  


李登輝是“獨台”的始作俑者。
 
  (二)“自決權”的不適與危險

  “自決權”的行使包括兩種類型。第一種是聯合國相關條約賦予被殖民地區人民尋求獨立的一種權利。基於台灣在1945年已經歸還給“中華民國”,已非殖民地,自然沒有再尋求經由自決權完成獨立的問題。

  第二種是在一個國家內部,透過民主程序容許某一個地區獨立或分離。這個程式,公投或國會通過均可。例如蘇聯在1991分解為十五個共和國。透過斯洛伐克在1992年的全民公投同意,1993年捷克與斯洛伐克和平地解體成為兩個獨立國家。如果一方想要自決獨立,另一方不同意,那麼只有透過武力一途來解決,例如車臣與俄羅斯的關係。

  從理論上來說,台灣當然可以追求獨立,但是它必須經過兩個關卡。第一是憲法的規定。如果要改名為“台灣共和國”,那已經不屬於修憲層次,而是革命或制憲層次,因此,它必須透過“革命”或“全民公投”,而非經由現有的憲政程式完成。台灣內部是否會因為“台獨”而發生內部衝突,我們不知道,但是它一定會面對第二道關卡,就是北京的反對立場。

  毫無疑問的,北京不會容許台灣走向獨立,如果台灣要舉行“制憲公投”,北京的強烈可想而知。美國基於其在亞太的利益考量,也不會容許台灣走向獨立,因此,外在條件完全不容許台灣走獨立的道路。

  (三)沒有人認真推動台獨

  另一個因素在於台灣民眾對於追求“台獨”的真正期望。從國際上的案例來看,要追求獨立往往必須付出鮮血的代價。我們實在看不出來,台獨的支持者中有多少個會願意為獨立而拋頭頭顱灑熱血。從新聞中可以看到,台灣的台獨支持者了不起透過嘉年華會式的活動揮揮旗子、喊喊口號罷了。

  2005年3月1日陳水扁在面對歐洲議會視訊時說得很清楚:“我不能夠騙自己,我也不能夠騙別人,我做不到,我就是做不到。在我的任期之內,要把台灣的國號改為台灣共和國,我做不到,我也相信李登輝前總統在他過去的十二年的任期他也沒有做到”。陳水扁的確說了實話,這不是推卸之詞,而是真實的情形。

  我生長於台灣、在“外交部”工作逾十年,在“陸委會”工作多年,研究國際關係,我也必須要說,不要再相信“台獨”的論述,在台灣,“台獨”只是一個方便選舉操作的假議題。希望關心兩岸和平發展的朋友,不要再將“台獨”當做假想敵。“台獨”已經成為歷史,未來影響兩岸和平發展的因素,一個在大陸,一個在台灣。在台灣最大的挑戰是逐漸已經形成為藍綠共識的“獨台”或“偏安”主張。

  “獨台”的興起

  在蔣經國逝世以前,“中華民國”在主權問題上的立場很清楚,即“主權涵蓋全中國”。雖然與北京是“敵人”般的勢不兩立,但是進行的是中國的“正朔”之爭。蔣介石時期是“中華民國政府到台灣”,目標是“反攻復國”;蔣經國時期是“中華民國政府在台灣”,進行的是“革新保台”。兩者雖然均自知反攻統一希望渺茫,但是不願永遠偏安台灣。期望能夠壯大台灣,將台灣建設為三民主義的模範省,視整個中國為一整體。他們即使逝世也未入土為安,而是選擇暫時“奉安”於桃園慈湖。

  兩蔣時期的堅持,“中華民國”政府固然在台灣,但是堅守孫中山思想的三民主義,復興中華文化,均是為了維護其政權的正當性。蔣經國在其逝世前開放大陸探親,更是為兩岸民族的臍帶重新連結。對於蔣經國而言,開放大陸探親絕對不是一個經貿互惠的商業行為,而是一個重構兩岸人民認同的過程。

  (一)李登輝的“去一個中國”

  做為蔣經國的接班者,日據時期名為“岩裡正男”的李登輝,以武士道“忍”的精神,依照憲法民主程序,接下了“總統”的大位。他沒有辦法遏制蔣經國已經開啟的兩岸交流,在初期權力不穩時也不敢挑戰國民黨的統一政策。為了得到國民黨內部的全面支持,1991年召開“國家統一委員會”,制定《國家統一綱領》。事實證明,他自己從來就沒有信仰過這份綱領,這份綱領只是他為了取得“權力上的非主流派”的支持而做的妥協。

  國民黨的黨員是相信這份綱領的,北京對於這份兩岸分治四十多年來首次提出的統一綱領也並未持完全否定的態度。由於兩岸在“一中”與“追求統一”原則上有了交集,為了順利開展事務性交流,1992年兩岸透過海基會與海協會達成“一中各表”的共識,這個後來被稱之為“九二共識”的內容為:兩岸堅持一個中國,但是對於一個中國的涵義,究竟是指“中華民國”還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兩岸有不同的看法。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