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十三釵》:還原金陵痛史需更多故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12-27 15:15:15  


 
  6、南京大屠殺講述角度的拓展
 
  講述南京大屠殺這段歷史的影視作品已經非常之多,但綜觀之後不難發現在“量“多的背景下最突出的一個問題是講述這段歷史的角度還比較模式化和單一化。三大不足主要表現為:1、影片多聚焦於1937年12月13日金陵城破之後的一段時間,這是屠殺最劇烈的一段時間,同時也是很多視角最容易被忽視的階段,因為殘暴已經遮擋了一切;2、影片多由外籍人士留下的記錄角度切入,甚至直接表現該名外籍人士在南京的所作所為以及與”國際安全區“相關的內容,而缺少對當時民間、社會底層的實質性觸碰,歷史資料的嚴重不足以及當事人多數已經離開人世讓這一問題要想得到解決非常困難;3、對”屠殺“的概念理解過於狹窄,《南京南京》涉及”慰安婦“題材已被認為是重大突破,其實侵華日軍在南京犯下的滔天罪行何止對人命的摧殘以及對婦女的淩辱,”南京大屠殺“是一個極為複雜的綜合概念,從1937年12月到1945年日本投降前,金陵在軍國主義鐵蹄之下的生存實況還極少有作品給予關注。
 
  今年初我到侵華日軍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參觀,紀念館的兩處標識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認為其中大有值得商榷之處,一為紀念館入口處,赫然“掛牌“為”國家4A級風景區“,一為紀念館中心巨大的十字架上標注的南京大屠殺時間起止為”1937.12-1938.1“。前者我認為紀念館對自身性質缺乏起碼的認知,如果南京大屠殺遇難同胞紀念館都可以被稱之為”風景區“,並且還要參加”評級“,那麼這樣的“紀念”真是對逝去同胞在天之靈的褻瀆。後者我認為是紀念館對南京大屠殺時間概念的認定過於保守,美國傳教士貝德士在東京審判作證時特別提示世人:“從1938年2月6、7日直到那年夏天,很多嚴重的暴行還在發生。”準確的說,“南京大屠殺“時間概念的終點絕不應該是1938年1月。
 
  《金陵十三釵》故事的時間概念是一條隱線,不明示,卻有跡可尋,熟悉那段歷史的人都可以辨明故事其實就是發生在南京城破至鬆井石根入城的那幾天之內。《金陵十三釵》的貢獻在於拓展了對南京大屠殺歷史的表現空間及深廣度,它將鏡頭主體對准一群風塵女的命運,而不是當時社會上的中高端人物已經是“歷史性的突破“。其次,該片”三十萬分之十三“這個小概念也對後來者有所啟迪,講述南京大屠殺不要老是對准”三十萬人“,而完全可以做到對准幾個人,甚至1個人。比如,在幾部有關南京大屠殺的電影中,都出現了漢奸的角色,在日偽統治南京期間,這樣的人物以及交織在國破家亡之中的人性沉浮還有很多可挖掘的空間;再者,我們不應該放過一些重要的歷史線索,日本軍國主義施加於中國的罪惡絕非僅限於南京屠城,據史料記載,在日偽統治南京期間,鴉片銷售再次合法化,不少被日軍輪奸的婦女為了活命不得不挨家挨戶為日軍販賣鴉片賺錢,諸如這類細節才構成日本軍國主義”亡華“黑心的全部實質。這些有史實基礎的故事若被電影劇本所吸收利用,將大大有助於國人對金陵痛史全貌的了解以及視野深廣度的拓展。僅有一部《金陵十三釵》是不夠的,我們的電影院需要更多這類能夠警醒民族的史詩,我們的電影院不應該老被美國人製造的那些“俠”所霸占,還原金陵痛史,需要更多三十萬分之幾的故事。(來源:新浪娛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