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教育的公平是要去“標簽”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6-05-23 13:47:51


  近日,一則江蘇湖北兩地要分別外調3.8萬和4萬高考錄取名額支援西部省份的消息,引起了當地學生家長的質疑,也再度讓高考公平這一牽動廣大學子及其家長神經的詞匯成為各界爭論的焦點。

  在5月17日於科學網就此話題舉行的在綫訪談中,記者關注到,無論是來自西部教育資源相對匱乏地區,還是來自北京、上海等教育資源相對豐富地區,網友都在為自己所在區域的學子“抱屈”。為何高等教育資源的分配如此難以令人滿意?難道高考區域公平真的只是“霧中花、水中月”?專家對這些問題進行了廣泛而深入的探討。

  事實上,資本流動中的“馬太效應”同樣存在於教育資源配置中。科學網博主、聊城大學副教授陳永金告訴《中國科學報》記者,此次高考減招風波事實上體現的是教育資源配置公平問題,但現實中常常出現資源向本來發展就好的地區流動的現象。

  對於是否該給予教育資源相對匱乏的西部地區更多支持,專家都表示,應當給予西部教育更多支持,但是支持的方式和方法卻有待探討。

  科學網博主、臥龍崗大學研究員喻海良表示,“大力發展西部高等教育,是非常合理的。但不能只看到西部的自然資源,更要看到西部的人力資源,後者是可持續發展的”。

  但是,如今旨在通過劃撥東部教育機會資源,促進地區發展平衡的目標是否能取得成功,專家紛紛表示質疑。科學網博主、複旦大學教授施鬱表示,種種資源分配不公所引起的成績差別,是無法也不應該通過對不同人群采取系統的不同入學標准、犧牲考試公平解決的。

  科學網博主、香港科技大學教授吳曉剛也對這一做法的效果表示懷疑。他告訴記者,這種方式不但不能達到預先目標,反而可能形成”智力外流”。他表示,國家應該投入資源,發展西部的基礎教育和高等教育,擴大本地招生。 


【 第1頁 第2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