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周邊安全形勢四大變化與中國對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6 00:50:02  


 
  美國和韓國對中國在“天安”號事件和延坪島事件後的反應不滿,指責中國不主持公道,一味偏袒朝鮮。中美關係和中韓關係在一定程度上也受到損害。特別是韓國國內對中國的不滿情緒迅速上升,而且仍在持續。

  延坪島炮擊事件後,中方關於迅速開始六方緊急磋商的提議再次遭到美韓日三國的拒絕。中國的朝鮮半島外交遇到了複雜的難局。

  儘管如此,中國仍然是促使朝鮮半島形勢“轉危為機”不可或缺的斡旋者。因為只要敵對各方均缺乏發動全面戰爭的意願或能力,它們最終會約束自己的行為,回到談判桌前解決問題。而這離不開中國的幫助。因此,在各方可能“擦槍走火”的情況下,中國所要做的是靜觀局勢變化,以靜制動,而不是輕易作出情緒化的反應。

  變化三——海上風浪:海洋安全環境惡化

  海上安全成為中國周邊安全形勢緊張的重要來源,中國的海洋戰略已成為國際社會判斷中國是否和平崛起的重要指標。中國的深海戰略已經觸及美國的亞太乃至全球利益,周邊國家借美國重返亞太之勢在海洋問題上結成利益共同體抗衡中國的潛力大大增強。因此,中國的海洋安全環境進一步惡化,中國深海戰略面臨的海上壓力將常態化。

  2010年,圍繞南海爭端主要有兩件大事:其一,一些國家利用所謂“南海是中國的國家核心利益”(下文簡稱“核心利益說”)指責中國“日趨明顯的擴張性軍事行動和強硬外交政策”。其二,美國適時利用南海事務,多次堅稱自身在南海的航行自由權,與中國就此數次展開激烈的交鋒,並支持東南亞一些國家在南海問題上的立場。

  2010年4月,美國《紐約時報》發表一篇題為《中國軍隊尋求擴張海軍力量》一文,7月該文被日本共同社引述,引起中國和國際媒體的廣泛報道。文中聲稱,中國政府於2010年3月首次向訪華的美國副國務卿斯坦伯格和白宮國家安全委員會亞洲事務高級主任貝德聲稱,南海是關係到中國領土完整的“核心利益”,不允許任何人干預南中國海事務。而在這之前,中國只將台灣問題、西藏和新疆問題等定位為“核心利益”。

  “核心利益說”一經出台,便被國際社會不加分辨地全盤引用,成為佐證中國外交轉向擴張的重要論據。而這一說法並沒有官方來源,沒有得到官方確認。學界和各種智囊機構的態度也較為謹慎並提出質疑,有軍方學者撰文表示,“南海問題是中國核心利益”的提法僅見於中國個別學者的言論,並非高層領導的正式表述,更未寫入國家戰略性報告或者法律性文件。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