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周邊安全形勢四大變化與中國對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6 00:50:02  


 
  中國的海洋戰略正在發生新的變化,中國的行為更多的是為了適應中國的客觀需要,國防現代化尤其是海軍現代化是中國國家現代化的一部分。海洋戰略的轉變是適應國家需要的客觀之舉,與“走出去”戰略相適應。

  對此,國際社會高度重視,將中國海洋戰略作為判斷中國崛起路徑的重要指標。一些國外輿論認為,目前中國海軍仍然相對落後,短期內仍無法與美國抗衡,但是中國經濟的高增長率為其軍隊的轉型和現代化提供了必要的物質支持,經濟危機後的中國在外交上已不僅僅是自信而是咄咄逼人,中國加快了軍事現代化的步伐。因此,面對中國海軍的快速發展,國際輿論十分關注,周邊國家尤為突出。故而,當美國提出重返亞太,中國周邊國家多採取歡迎的態度,雖然他們也懷疑美國在國內經濟狀況一片糟糕的情況究竟能夠採取多少實質性的措施。

  在中國躍居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以及美國高調重返東南亞的背景下,中美圍繞南中國海的角逐,意義早已超出了問題本身,它標誌著中美將在打破和維持現行亞太安全秩序上進行長期博弈。而隨著中國海軍現代化的發展,中國面臨的海上壓力將會常態化,海上安全將是影響中國周邊安全環境的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變化四——“水”的考驗:周邊非傳統安全形勢

  非傳統安全問題成為影響國家政權穩定和國家間關係好壞的重要因素,2010年中國周邊非傳統安全形勢凸顯為水的問題,諸如水災、河流等跨境問題存在很大的不確定性,這對中國公共外交構成重大考驗。

  2010年7、8月份,巴基斯坦發生特大洪災。洪水淹沒了巴基斯坦近1/5的土地,波及約2000萬居民,近200萬人無家可歸。

  洪災後,為有效應對災難帶來的系列混亂,巴基斯坦軍方的授權被大大提升。與軍隊的積極參與形成對比,文職政府在抗洪上的反應很不得力。有很多評論認為,巴軍隊不會放棄自己在政府和政壇的至高地位。如果軍隊介入政府並對聯合力量施壓的話,軍隊有可能重新控制政府,巴基斯坦國內的政治不穩定性增加。

  此外,洪災與反恐成效、非政府組織之間也存在關聯性。為鞏固之前的反恐成果,爭取民心,巴基斯坦政府原計劃在開伯爾—普什圖省花費數十億美元興建發展項目,而洪災將大大延遲這一進程。為了爭取民意,各種力量開展了對巴民眾的公眾外交,很多非政府組織積極參與,且大都比政府機構更有效率,這就降低了政府的公信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