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周邊安全形勢四大變化與中國對策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1-16 00:50:02  


 
  面對相關的湄公河水域開發爭端,我們當前需要做的主要有兩方面:一是思考中國如何與湄公河流域國家創建相關的溝通與協調機制,在機制框架內協調解決瀾滄江—湄公河的環境保護與開發問題。二是思考在美日介入湄公河地區事務已成為現實的情況下,中國如何發展與湄公河流域國家的雙邊關係,如何減少美日牽制的消極後果。

應對之策——中國應調整周邊外交戰略

  隨著美國高調介入亞洲事務引發的連鎖性反應,中國周邊的安全環境趨於惡化,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的互動進程,正在告別過去十年的穩定態勢,進入了一個戰略摩擦期。中國與周邊國家的政治互信將減弱,周邊國家對我海洋經濟資源的爭奪將加劇,尤其是,中美之間的角逐將越來越決定亞太地區的秩序,為此中國應該調整周邊外交戰略。

  中美關係的調控空間縮短、縮小,戰略性摩擦在所難免。今年以來,美國在中國周邊的一系列動作,包括強調南中國海的航行自由權、加強美越安全合作、在朝鮮半島問題上美日韓三邊合作的強化等都釋放出明確的信息:美國對中國的戰略疑慮加深,美國要把中國的崛起限定在一定的範圍內,絕不允許中國挑戰美國的領導地位。為防止中國對美國領導地位形成挑戰,美國加強了對亞洲外交的力度,在中國周邊步棋設子、巧妙經營。美國利用中國與周邊國家關係中存在的一些問題,利用周邊國家之間存在的問題,見縫插針式地介入到亞洲地區秩序中,相互聯動製造和利用摩擦與爭端。

  《泛太平洋戰略經濟夥伴關係協定》(TPP),將成為以中國—東盟自貿區為代表的模式與以美國為代表的模式之爭的焦點,有可能導致中國投入頗多的“10+3”機制名存實亡。在後危機時代,美國如要振興其經濟,就必須深度參與區域貿易。美國在TPP中將處於絕對優勢,在跨太平洋合作中的引領作用將進一步鞏固和強化。強勢推動TPP符合美國的經濟利益和安全利益。由於TPP成員經濟發展水平不一,政治制度和社會文化各異,特別是包括越南、馬來西亞等與西方“另類”的國家,可以預見,民主、人權等問題不可避免會成為各方爭議所在。目前中國尚不是TPP成員,日本、韓國加入TPP,有可能導致中國投入頗多的“10+3”機制名存實亡。

  印度2011年的動向值得分外關注,將成為檢驗大國關係的試金石。除了美國拉攏印度之外,日本與印度迅速走近,將影響中國在地區內的經濟競爭力以及對東盟的影響力。2010年9月日本與印度就簽署“經濟夥伴協議”(EPA)基本達成一致。10月,印度總理辛格借出訪越南之機出席東盟與印度領導人會議。12月,中國總理溫家寶訪問印度,雙方一致認為“中印關係超越雙邊範疇,具有全球和戰略意義”。2011年,印度如何在美國、中國、日本之間作出進一步的抉擇,可以看作是大國間關係親疏遠近的一面鏡子。隨著印度經濟復甦、軍事力量提升以及國際環境利好趨勢進一步發展,印度國內對華強硬派的聲音將上升,溫和派將面臨壓力,執政當局維護中印關係健康發展的難度增大。在未來五至十年內,印度與美國、日本、越南等國家的關係將進一步發展,但印美關係仍將是印度大國外交的重中之重。鑒於美日同盟體系,印美關係的良性互動為印日關係的深化提供了基礎平台。越南是印度深化“東向政策”的重要紐帶,是印度軍事力量輻射西太平洋的中轉站,雙邊在安全上的合作意義明顯大於經貿關係對兩國關係的作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