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楊斌:剛柔並濟應對美國的全球霸權戰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6 00:24:34  


 
  當美國突然轉向軟的“緩和”戰略,給予昔日對手種種經濟貿易的好處,這種積極的環境變化也帶來了負效應,令對手為適應惡劣環境進化的制度特征,似乎突然變得過時並失去了存在的合理性。倘若對手不能認識這種變化的原因,向黨政幹部和民眾作出合理的解釋,就難以有效地利用環境的積極變化,甚至導致意識形態上的混亂和斷裂帶,產生懷疑和否定自己歷史的社會思潮。當政府官員和學者紛紛應邀訪問西方,被西方國家奉為上賓受到熱情款待時,很容易令人感到以前批判資本主義弊病,統統都是意識形態教條和政治宣傳,進而在進行政治經濟體制改革的過程中,不願意進行客觀、冷靜的歷史比較,出現全盤效仿西方模式的盲目衝動。其實,美國被迫放棄“冷戰”封鎖遏制,擴大經濟文化交流並且給予種種優惠,恰恰證明了社會主義建設的巨大成就,只有堅持並不斷完善自身制度的優越性,才能成功進行政治經濟體制的改革,否則將會造成國家瓦解和經濟崩潰的災難。

  美國採取利德爾的“間接路線戰略”,通過“緩和”擴大經濟文化交流,是為將對手引誘出“堅固的防禦陣地”,一旦條件成熟和國際形勢發生變化,隨時都可能變換貌似溫和的面孔,驟然進行“從軟到硬”戰略調整,重新啟用經濟制裁和軍事威脅,正像裡根政府制定的“星球大戰”計劃,故意表現非理智瘋狂恫嚇前蘇聯領導人,以及隨著前蘇聯解體和世界格局改變,突然轉移戰略目標將中國作為主要對手。倘若對手不充分認識美國的謀略,放棄了“堅固的防禦陣地”,缺乏應對策略進行有效的抵抗,“從軟到硬”的驟然戰略轉變,就能夠產生巨大的心理震撼,很容易造成內部分歧矛盾發生分裂,正像鋼鐵雖然堅硬不懼怕硬撞擊,卻難以耐受“忽軟忽硬”的反覆彎折,容易因缺乏韌性發生內部斷裂一樣。美國通過“緩和”培育的戰略依賴性,很容易使一些人無法清醒判斷形勢,看不清美國硬恫嚇的“攻心為上”計謀,屈服於美國施壓的政治和經濟壓力,期待以重大讓步來緩和美國的威嚇。美國發動攻心戰削弱對手抵抗力後,便會趁機攻擊對手的薄弱、要害之處,根本動搖意識形態和社會制度的基礎,利用全盤效仿西方的盲目社會思潮,推銷新自由主義的災難改革藥方,誘迫完全取消政府對經濟的干預調節,推行國有企業的大規模私有化,放棄經濟金融主權全面開放市場,人為釀造經濟金融危機削弱對手實力,進而廉價收購並控制對手的經濟命脈,達到摧毀對手實力和謀求霸權的目的。

  記者:中國應該怎麼應對美國霸權的挑戰?能否給我們闡釋一下您的“剛柔並濟”觀點?

  楊斌:美國的“緩和”戰略的厲害之處,在於為征服對手的“固定目標”,運用隱蔽迂回的“間接攻擊路線”,時而“笑裡藏刀”,時而“虛張聲勢”,“忽軟忽硬”令對手捉摸不定、無所適從,出其不意攻擊對手的薄弱、要害環節。中國對付美國軟硬兼施的兩面攻勢,不能採取單純“軟”或“硬”的辦法,而必須既要保持“剛性”,又要增加“韌性”,以耐受對手忽軟忽硬的反覆彎折,採取“剛柔並濟”的“太極拳”策略,避實就虛閃過對手的攻擊鋒芒,頭腦清醒、認清形勢、站穩腳跟,保護自身要害不給對手可乘之機,靈活應變、借力打力、趁勢反擊。當美國對中國表示比較友好的姿態時,中國也應冷靜認識到美國的戰略考慮,一方面充分抓住國際環境改善的機遇,積極借鑒國外經驗推動改革開放事業,一方面應對中外差距做客觀的縱橫比較,避免全盤效仿西方模式的盲目衝動,防止意識形態上的混亂和錯誤思潮,警惕美國鼓吹的新自由主義誤導改革,重視維護國家經濟、金融安全。當美國突然再次對中國進行硬恫嚇時,中國也應處變不驚、沉著應對,認清美國的“軟硬兼施”兩手策略,不被其故扮瘋狂牛仔的攻心戰嚇倒,不幻想以順從、讓步來換取太平,軟弱退讓只能讓對手變本加厲,但是,中國也不應獨自採取強硬對抗辦法,而應廣泛聯合世界各國形成統一戰線,在發展壯大經濟、國防力量的基礎上,盡量採取“軟牽制”來抗衡美國霸權。

  中國應善於全面統籌考慮國家安全和經濟利益,讓更多的經濟工作者具有國際戰略眼光,這樣才能識破美國軟戰爭手腕維護經濟金融安全,同時反過來利用經濟措施牽制西方反華勢力和台獨分裂勢力。某些外國大財團和跨國公司為了謀求最大利潤,既為對華投資貿易作出友好姿態,又為高額軍火利潤支持右翼勢力反華,包括蓄意誇大所謂中國的軍事威脅,慫恿政府將中國作為戰略對手和假想敵,製造反華輿論或資助歪曲歷史的教科書,支持台灣分裂勢力搞漸進台獨的舉措等等。中國也應將戰略利益目標同經濟貿易掛鈎,促使其明白不能既賺中國的錢又搞反華,從自身經濟利益出發也要謹慎行事,否則不可能獲得最大利潤和中國巨大市場的商機。例如前幾年某些台灣的大財團和企業,一方面在大陸大量投資賺了大錢,卻又積極支持陳水扁和民進黨上台,但近來發生了轉變公開表明反對台獨態度,這充分說明將國家戰略目標同經濟貿易掛鈎,不僅是必要的同時也是非常奏效的,而某些經濟界精英人士缺乏國際戰略眼光,單純強調擴大開放和加強經濟貿易聯繫,有可能損害國家戰略目標和長遠經濟利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