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楊斌:剛柔並濟應對美國的全球霸權戰略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7-06 00:24:34  


 
  法中兩國在社會經濟制度方面,也存在許多可以相互借鑒之處。法國和中國同屬大陸文明國家,價值觀念更為強調家庭、社會和諧,顯著不同於強調個人主義的英美文化,如法國重視政府宏觀指導和社會公平,國有企業在戰略性行業有很高比重。法國具有悠久的民主社會主義傳統,不贊成英美倡導的新自由主義政策。20世紀80年代初,正當英美兩國大肆鼓吹私有化之時,法國卻推行了最大規模的國有化運動。法國社會黨前總理若斯潘曾指出,美、英推動的新自由主義潮流,對法國的價值觀和社會經濟制度,構成了不容忽視的嚴重威脅。近年來,在法國和歐洲社會黨的積極支持下,有150多個國家參加的社會黨國際,一致通過並發表了《聖保羅聯合宣言》,明確提出反對新自由主義和新保守主義。法國總統希拉克邀請第三世界國家領導人,舉行具有戰略意義的南北高峰對話,顯示出理解、同情發展中國家的立場。法中兩國應廣泛聯合亞、非、拉國家,在改革現行的國際政治經濟秩序,建立更公正的新秩序方面開展戰略合作。

  中國還應加強同亞洲國家的戰略合作,特別是東盟+3會談和上海合作組織。1997年亞洲金融危機期間,有些國家提出了建立亞洲貨幣基金,以減少對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依賴,從而幫助亞洲國家更好穩定金融體系,獨立制定更加符合自身情況的經濟政策。美國對亞洲貨幣基金極為敏感,表示堅決反對並施加壓力竭力阻撓。馬來西亞敢於反抗國際貨幣基金的壓力,加強了政府干預和資本流動的管制,結果金融危機造成的損失較輕,泰國官員總結發生金融危機以來的教訓,認為國際貨幣基金的政策造成了很大危害,表示將盡快償還國際貨幣基金的貸款,效仿馬來西亞維護主權自主制定經濟政策。中、韓、日和東盟國家應加強經濟合作,努力建立區域性貿易和貨幣金融組織,減少對美國市場依賴維持穩定增長,抵禦下次爆發國際金融危機衝擊,同時還應將合作擴大到地區安全領域,防止地區不穩定和美國插手干涉。

  中國同俄羅斯、中亞五國通過協商,共同建立了上海國際合作組織,在維護地區穩定和反對恐怖主義方面,已經取得了令人欣喜的成績,今後還應加強經濟貿易方面的合作,建立連接歐亞大陸的新絲綢之路,通過鐵路、管道、物流、信息等網絡,將合作區域向東擴大到朝、韓、日,向南擴大到印度和東南亞各國,通過多邊磋商達成互惠互利的協議,努力創造和諧環境避免激烈競爭,推動整個歐亞大陸發展跨上新台階,通過發展經濟減少貧困和民族衝突,消除民族矛盾和恐怖主義滋生的根源。美英地緣戰略家一向重視歐亞大陸,視為控制世界的地緣戰略中心地帶,主張在巴爾幹和中亞製造不穩定。歐盟國家領導人和俄羅斯總統普京,已認識到美英地緣戰略的潛在威脅,針對其鼓吹的所謂“邪惡軸心”論調,提出要形成“歐亞大陸穩定弧線地帶”。中國、歐盟、俄羅斯和亞洲各國,存在共同利益開展全面戰略合作,挫敗美、英鷹派地緣戰略家的圖謀。

  編後:該文系作者2003-04年參加中國社會科學院一項國家經濟安全重大課題時撰寫的研究報告。1999年美國轟炸中國駐南斯拉夫大使館,2001年美國國防部報告稱美國的戰略重點將從歐洲轉向亞洲,公開宣稱將中國作為頭號“戰略對手”,此後不久美國間諜飛機又在中國南海撞毀中國軍機,激起了中國民眾的強烈憤慨和愛國主義情緒。但是,作者發現某些國內官員、企業家和學者,卻表現了同中國廣大民眾截然不同的態度,指責中國外交部門態度強硬導致中美關係惡化,甚至指責中國軍機維護主權行為引發中美衝突。筆者發現他們的子女往往在美國定居、經商,非常擔心中美關係惡化影響在國外的子女,主張中國屈從美國霸權和反華輿論壓力,殊不知美國右翼大肆鼓吹“中國威脅論”,通過編造類似李文和竊取核機密事件的手法,蓄意製造反華輿論並非為了冤枉某個人,而是為了通過全球霸權尋租獲得長期經濟利益,倘若中國遇到壓力就屈從美國霸權,恰恰會讓美國右翼勢力感到得逞嘗到甜頭,反而會變本加厲地更積極推動反華。

  李光耀先生曾回憶到旅美華人曾長期遭受種族歧視,但是,中國志願軍跨過鴨綠江打敗了美國軍隊,美國人才放棄了以前的蔑視態度開始尊重中國人。中國著名經濟學家高鴻業也曾回憶到,他留學美國時長期遭受美國人的輕蔑對待,他感到中國抗美援朝之後才受到了美國人應有的尊重。中國人應清醒地認識到,西方人對中國人根深蒂固的輕蔑態度,恰恰來自舊中國對西方霸道的軟弱無能,妥協退讓並未贏得西方列強的歡心和滿足,反而激起了帝國主義的更大貪欲和侵略掠奪。有些中國人正積極為李鴻章討好、安撫西方列強的政策辯護,但是,歷史事實證明日本為掠奪財富而不斷發動侵華戰爭,同李鴻章“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政策激發的貪欲有密切關係。中國對列強的巨額賠款耗盡了清朝政府的財政收入,被迫向外國高息借貸並抵押海關徵稅權償還,向民間橫征暴斂誘發了社會劇烈動蕩,清朝不少地方政府缺少財力賑濟受災的民眾,許多地方出現了慘絕人寰的“易子而食”悲劇,即民眾為了避免餓死彼此交換親生孩子以供食用。高鴻業先生歷經滄桑深知中國人尊嚴的來之不易,因而不會像某些著名經濟學家沒有親身品嘗國恥之痛,很容易被西方慷慨資助中外文化交流所迷惑,盲目崇拜西方並主張中國改革效仿美歐市場經濟模式,殊不知複辟資本主義將再次導致中國陷入軟弱可欺境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