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蘇嘉宏:台灣族群認同 藍綠涇渭分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05 00:16:18


“南台灣與兩岸關係”研討會在台灣成功大學舉行。(中評社資料照)
 
  壹、研究目的

  2008年1月的立委選舉,民進黨除了北部有零星席次,勢力退縮到嘉義以南地區,呈現朴子溪以北為泛藍得票高於泛綠,以南則為泛綠得票高於泛藍之現象。近期以來,罕見地跨出傳統分隔台灣“北南藍綠”的“政治疆界”濁水溪,一度南拓到朴子溪北岸。同年3月之總統選舉,也呈現類似清晰的“政治版圖”;濁水溪以北國民黨的得票高於民進黨,但濁水溪以南卻輸給民進黨,充分顯示南北地域差異。2012年總統選舉,依然呈現“北藍南綠”的現象,這種“政黨得票區域分布結構性現象”在台灣確實成形、存在,甚至固化。

  註:台灣內部政治版圖分界長期以來已然習慣以濁水溪為界,早期新黨的發展“難以跨越濁水溪”、2000年總統選舉後“北藍南綠”即已如此。到了2004年的立委選舉,泛綠仍無法在國會取得過半,在區域席次上,北部席次少於南部席次;2005年縣市長選舉,地方政府的執政權,泛藍從基隆市一路南下,止於雲林縣,泛藍濁水溪以北全數佔領,濁水溪以南僅雲林縣、嘉義縣、台南縣、台南市、高雄縣、屏東縣,這種以濁水溪分隔藍綠政治版圖亦復如是。2008年1月立委選舉雖然也是“北藍南綠”,民進黨除了北部有零星席次,勢力退縮到嘉義以南地區,呈現朴子溪以北為藍,以南為綠之現象;2008年3月的總統選舉,也是如此呈現清晰的政治版圖。而2009年縣市長選舉,國民黨除了宜蘭縣失去外,仍然在濁水溪以北取得地方執政優勢,而民進黨則在濁水溪以南,取得了雲林縣。該屆選舉,國民黨取得基隆、桃竹苗、彰投等濁水溪以北縣市及嘉義市,台東、澎湖、福建省之金門縣與連江縣;而民進黨則取得宜蘭及雲林、嘉義縣、屏東等濁水溪以南縣份共4席;泛藍背景的傅崐萁勝選之台灣省花蓮縣則是惟一由無黨籍人士取得的席次。2009年五都選舉,國民黨取得台北市、新北市、台中市,民進黨則取得台南市及高雄市。之後,2012年總統選舉,更是呈現“北藍南綠”的現象,濁水溪以北除宜蘭縣外,國民黨馬英九得到過半的選票,而南部地區(雲嘉南區、高屏澎區)則沒過半。

  就上述的選舉結果而言,台灣南北地區的民眾,究竟基於何種因素投票,導致對不同政黨在支持度上有所差異?本研究將以族群、族群認同來解釋台灣南北區域此種政黨得票分布差異現象,探討是否代表著同樣特質的民眾,受到地區性社會脈絡的影響,使得民眾自身與周遭社會脈絡呈現了相似性?若是如此,則投票行為就不只是個體上的因素,環境因素也佔了相當大的影響力。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