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蘇嘉宏:台灣族群認同 藍綠涇渭分明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http://www.CRNTT.com   2014-02-05 00:16:18


 
  貳、文獻探討

  一、區域

  “區域”、“都市”間居民結構差異,涉及到交通運輸、流動人口多寡、社會階層上下流動性、民眾自身教育程度、職業結構等等諸多問題,甚至微觀政治下的民眾之同儕團體、鄰居交友脈絡亦有可能會影響。就社會脈絡而言,政治活動不常單獨存在於個人,而是社會影響個人,亦即個人的社會脈絡、人際關係影響了投票的決定;個人特質當然也影響政治參與,但也更強化了社會周遭的社會脈絡的,使得民眾自身周遭社會脈絡呈現了相似性,呈現物以類聚的情況。準此,若將北藍南綠的現象考慮進去,以最典型具有指標性的台北市、高雄市二個直轄市來說,陳文俊、黃志呈分析2002年TEDS之北高市長調查資料發現:台北市、高雄市的“藍軍”、“綠營”選民,在“省籍、族群”上,偏向泛綠、泛藍上的差異,基本上是一致的;也就是說,泛綠選民偏向“民進黨”、“台聯”,泛藍則偏向“國民黨”、“親民黨”、“新黨”。而教育程度低者比較無法自我認定是泛綠、泛藍陣營,並較不傾向泛藍陣營;教育程度高者比較能夠自我認定是泛綠、泛藍陣營,也較傾向泛藍陣營。特別的是,該分析發現宗教信仰也是一項因素,台北市選民的“宗教信仰”較高雄市會形成泛綠、泛藍陣營上的差異,“沒有宗教信仰”與信奉“基督教”者傾向泛藍。至於家庭收入少者傾向泛綠陣營,收入高者傾向泛藍陣營,高雄市的選民比台北市明顯。

  黃志呈、許勝懋發現,民眾對“兩岸經濟交流認知”,主要是依附在政黨認同之上,兩岸經濟交流對於台灣的經濟之好壞,可能只是政黨認同上的另外一種反應,但這或許也可能是所謂的“最低成本的理性抉擇”,但仍不能忽視“實質利益”的影響力。此外,也發現地域性(都市間)亦有差別性存在,該研究的另外一項發現即是都市族群結構,台北市認為變好,應在於都市人口的族群結構;2010年TEDS的調查數據顯示,大陸各省市族群人口比例台北市是台中市、高雄市的二倍,也因此在兩岸經濟交流認知上,除了產業結構外,族群也是影響民眾判斷的主要因素之一。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