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鄭永年:為什麼中國需要第二次“南巡”?

http://www.CRNTT.com   2012-01-17 09:51:12  


 
  “南巡”之後,中國社會開始大轉型,主要表現為政治空間收縮,而經濟空間大擴張。在政治上,執政黨看到了“激進”自由主義對中國社會所能產生的巨大的“負面”影響,動用一切機制來控制和消除政治自由理想主義的發展空間,同時讓出更多的空間給予其它的主義,包括保守主義、傳統主義和民族主義等等。較之政治自由主義,這些主義和官方的意識形態較為接近,儘管並不是完全吻合。

  但更為重要的是經濟空間的擴張。市場經濟的被合法化,給中國社會創造了無限的經濟空間。這樣,整個中國社會就面臨一種選擇:政治空間小並且風險極高,經濟空間大並且利益極大。在這樣一種選擇面前,人們毫不猶豫地選擇了後者,即退出政治領域而進入經濟領域。政治理想主義的激情很快被對經濟利益的追求所取代。中國很快從一個意識形態型的社會轉型成為利益導向型社會。此後的20多年間裡,整個中國社會便步入了一個人們所說的物質主義時代。

對未來缺乏共識的理想主義

  那麼,現在的情形又如何呢?越來越多的人發現,在20多年的經濟擴張之後,這個社會原來不是自己理想中的社會。當不同社會群體發現自身在這個社會生活得不舒適甚至不安全的時候,就自然出現了各種“反現狀”的“理想主義”。今天,對每一社會群體來說,理想主義就是要改變目前的社會形態,使得其能夠符合自己的生存和發展。在很大程度上說,現在的理想主義已經不是80年代的理想主義了。在一個高度分化的社會裡,不同群體展現出自己各自的理想主義。或者說,現在的社會群體不再有共同的利益,不再有共同的訴求,不再有對未來的共識。

  與80年代一樣,一邊是社會政治理想主義的興起,另一邊則是每況愈下的黨政官員的腐敗。所不同的是,現在的腐敗規模不是80年代所能相比的。80年代的腐敗集中在價格雙軌制下的“官倒”,規模並不大。但那個時候,整個社會的經濟水平仍然很低,腐敗導致人民對政府的不滿,政府合法性的流失。不過,現在的一些官員一腐敗就是幾個億,甚至幾十個億。腐敗對執政黨造成的危害誰都很清楚。歷任的領導人一直在強調,腐敗會亡黨亡國。這是歷史經驗。在社會層面,人們所提出的問題就是:執政黨執政的道德基礎在哪裡呢?尤其在中國的政治文化中,道德幾乎是執政者之所以能夠執政的基礎。一旦道德基礎喪失,合法性危機必然接踵而來。

  改革舉步維艱、社會政治理想主義的回歸、黨政官員腐敗每況愈下,所有這一切何其與80年代末相似。執政黨的回應似乎也相當的類似。儘管很多人只知道“不能做什麼”,但黨內改革派所傳達出來的信息,和80年代末的沒有多大的差別,那就是要通過政治改革來推動其他方面的改革。

  中國社會又一個回歸,回歸到需要改革,但前途又渺茫的時期。中國因此需要再一次“南巡”,不僅拯救改革,拯救社會,更是拯救執政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