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世界經濟“雙循環”結構與中國“逆”調控

http://www.CRNTT.com   2012-02-07 09:06:43  


 
  歐債危機:多重博弈與“小循環”框架初成

  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自2009年末暴發已有2年,其發展出現了橫向和縱向兩個特點:橫向是由希臘這一問題國家蔓延至整個歐元區的“邊緣國家”,而又從邊緣國家蔓延至部分中心國家;縱向是單純的財政危機延伸到金融市場,形成部分意義上的金融貨幣危機,而又由金融貨幣市場向整個實體經濟延伸,形成某種程度上的經濟危機。

  導致歐債危機發展和蔓延的根本性原因有兩點:一是美歐之間的財政貨幣制度失衡,歐元區國家只擁有跛行的財政主權,難以通過擴張性的貨幣安排來滿足政府的融資需要;二是歐元區中心國家和邊緣國家的權利義務失衡,在財政金融體系出現問題以後,邊緣國家承擔了大部分調整義務,而中心國家則較少受到衝擊甚至從中獲利。

  化解兩個“失衡”是解決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的根本要求。危機以來,歐元區各國在多重博弈框架下幾經努力已基本形成了危機解決的方案與框架。此外,歐元區各國還著眼長遠,立足於對歐元體系中制度性和結構性缺陷的糾正來重構後危機時期更有競爭力的歐元體系和更具一體化的經濟同盟安排。

  歐元區已基本形成了化解歐債危機的“小循環”框架。該框架以德國為中心,以歐洲央行(E C B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 F)為支柱,以財政聯盟和歐洲共同債券的構建為方向,通過有效糾正兩個“失衡”消除歐債危機進一步累積的基礎。

  當前,歐元區面臨著克服危機、防範通脹和經濟復甦的三重壓力。從當前情況看,僅僅借助於區內“小循環”的力量還不足以解決好上述複合性問題的影響,適當引入區外力量,特別是處於復甦期的美國力量,形成美歐“大循環”是一項現實而亟需的政策選擇。

  美歐“大循環”框架下的協作嘗試

  嚴格地說,美歐“大循環”框架目前仍是屬於功能上的,而並非機制上的。但考慮到歐元區一體化進程的進一步深化,克服歐元體系中制度性和結構性缺陷等因素的影響,逐步形成機制化、規範化的美歐“大循環”框架是今後一個時期世界經濟領域的重要問題。2011年第4季度,美國“大循環”的具體政策開始逐步試水。

  美聯儲的“臨時美元流動性互換協議”是解決歐元區流動性不足和通貨膨脹壓力加大的良好舉措。美聯儲給予歐洲銀行業簽署“臨時美元流動性互換協議”的權利和便利,通過歐洲銀行借入美元資本的方式,滿足歐洲企業的美元流動性缺口,並充分利用美元的國際基準貨幣的地位,進一步滿足歐洲企業海外支付、投資和交易的需要,從而避免遭受歐元區主權債務危機國家“擠出”效應的影響和引發歐洲央行過分投放貨幣形成的通貨膨脹壓力。2011年12月末,美聯儲將“互換協議”項下的借款利率下調50個基點,以進一步便利歐洲企業融資和加強財務管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