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吳敬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12-10-30 08:48:28  


 
  1991年中央召開11次座談會是大討論的高潮

  問:在“計劃取向論”政治上占有優勢的情況下,中共十四大的轉機是怎樣出現的呢?

  吳敬璉:據我觀察,轉機的出現,一方面是由於當時的經濟和政治狀況使“不改革開放,只能是死路一條”的形勢暴露得十分清楚;另一方面是由於鄧小平講話。在鄧小平1990年12月到1992年2月多次講話的鼓舞下,主張改革的領導人和各界有識之士做了認真的努力。

  現在我們都可以在《鄧小平文選》里看到,從1990年末到1991年初這段時間,鄧小平兩次發表關於市場經濟的重要談話。

  一次是1990年12月24日,在中共十三屆七中全會開會前夕,鄧小平在同中共中央幾位負責人談話時說:“我們必須從理論上搞懂,資本主義與社會主義的區分不在於是計劃還是市場這樣的問題。”“不要以為搞點市場經濟就是資本主義道路,沒有那麼回事。計劃和市場都得要。不搞市場,連世界上的信息都不知道,是自甘落後。”

  另一次是1991年1月至2月間同時任中共上海市委書記朱熔基的談話。鄧小平指出:“不要以為,一說計劃就是社會主義,一說市場就是資本主義,不是那麼回事,兩者都是手段,市場也可以為社會主義服務。”

  問:當時很多人知道,上海《解放日報》從1991年3月開始,以“皇甫平”的筆名陸續發表原《解放日報》黨委書記周瑞金等人根據鄧小平後一次講話精神寫的四篇文章。但在文章發表後卻遭到圍攻。當時的實際形勢是怎麼樣的?

  吳敬璉:在當時,一方面,“計劃取向論”者的確可以利用他們在意識形態領域里還擁有的權力壓制正確意見。另一方面,在領導層里還有不少人是擁護鄧小平的改革主張的。

  例如,朱熔基1991年4、5月間從上海調到北京,擔任國務院副總理。在我去看望他的時候,向他反映了經濟學界對主流媒體批判皇甫平的不同意見。他當時明確告訴我:皇甫平文章的基本內容,都是鄧小平春節時對他本人講的。“現在有人要批判。他們要批判到哪里去?!”臨別時,朱熔基要我整理一份關於計劃與市場爭論歷史的材料。後來,這份材料也轉到了江澤民總書記那里。他也約我討論過爭論中的一些細節問題。

  問:在您的論文集《計劃經濟還是市場經濟》中,有一篇是您在中共中央領導1992年下半年召集的座談會上的三次發言。您能不能介紹一下這個系列座談會的情況?

  吳敬璉:在1991年秋冬,江澤民同志主持召開了一系列的座談會,和經濟學家一起討論三個問題:一是用馬克思主義觀點看戰後資本主義經濟的發展和現狀;二是蘇東劇變的根本教訓是什麼;三是怎樣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從10月17日到12月14日,一共開了11次會。這是1989年以來大討論的高潮。其中,第三個問題花的時間最多,座談會開了5次。正是在這5次會上,與會的經濟學家劉國光、張卓元、楊啟先、傅豐祥、林毅夫、周小川、郭樹清、陳東琪等都在發言中不約而同地用這種或那種方式反駁了當時的倒車論調,強調了改革的市場方向。

  就我自己的感受而言,這個系列座談會有兩個重要特點:

  第一是座談會開得生動活潑。領導人和學者之間互相插話,平等地進行討論。

  第二是討論的主題,不是簡單地提出什麼樣的政治口號或者改革目標用什麼名稱這樣的表面問題,而是從理論和歷史相結合的層面深入探討體制、機制及其效應問題。像我自己,除了在會上做了《加快改革進度,開辟現代化建設新階段》發言,還給會議參加者分發了一篇介紹資源配置與計劃、市場關係的背景文章《市場機制與資源配置》,為我的政策建議提供理論論證,指明經濟改革的實質,是“改變資源配置方式,擴大市場機制在資源配置中的作用”。周小川在發言中指出,市場經濟體制有兩項主要功能,這就是實現稀缺資源的有效配置和提供兼容的激勵機制。這些都反映了現代經濟學的成果。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