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吳敬璉: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

http://www.CRNTT.com   2012-10-30 08:48:28  


 
  新改革共識可以形成

  問:下一步該怎麼改,有沒有可能形成新的改革共識?

  吳敬璉:我認為,當前形成改革共識的可能性比較高。中國的改革歷來都是由環境的壓力促成的,從這個意義上說,當前的矛盾和困難既是壞事,也是好事。在矛盾激化、問題叢生的背景下,關於要不要改的問題,開始在多數人中形成新的改革共識。隨著體制弊病和增長方式缺陷導致的嚴重問題的暴露,今年以來改革的呼聲越來越高,這有利於推動中國改革的前進。

  問:2011年制定的“十二五”規劃指出,“十二五”的主線是轉變經濟發展方式,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的動力是改革,要求“必須以更大的決心和勇氣全面推進各個領域的改革”。那麼,到底該怎麼改?

  吳敬璉:正如前面所說,我們現在的體制是一個從舊體制轉向新體制的過渡性體制。這種過渡性體制有兩種不同的發展前途:一種前途是深化改革,建立法治,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基礎性作用,完善在規則基礎上運行的現代市場經濟制度;另一種前途是強化政府對國民經濟和整個社會的管控,使中國經濟墮入國家資本主義或者權貴資本主義的窮途。這種過渡性體制是此消彼長,還是此長彼消呢? 換句話說,是沿著完善市場經濟體制的改革道路前行,還是沿著強化政府權力的國家資本主義道路前行?

  在這個問題上,越來越多的人已經認識到,倒退是絕無出路的。我認為,只有堅持市場化、法治化、民主化的改革道路,進一步完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建立包容性的經濟和政治制度,這樣中國才有光明的未來。

  問:您剛才提到改革的方向是市場化、法治化、民主化,也就是說單純靠經濟改革不夠的,還必須推動政治體制改革?

  吳敬璉:政治體制改革包含法治、民主和實施憲政三項基本內容。三者緊密聯繫,甚至存在一種相互界定關係。所以,這三者不可能一蹴而就。從遠大目標來說,實施憲政當然是最根本的;但是從實施重點來說,我覺得可以先從法治入手。

  現代市場經濟與法治密不可分。傳統的、早期的市場經濟,可以建立在熟人之間相互信任的基礎上,因為熟人之間違約的成本很高。而現代社會是一個陌生人社會,現代市場經濟是一個非人格化的市場經濟,其正常運轉則必須建立在規則的基礎上,無論是產權的保護,還是合同的履行都是如此。可以說,沒有法治,就沒有現代市場經濟。所以,完善市場經濟體制首先就要大力推進法治,建設法治國家。

  建立法治國家,也有一個如何著手,如何實施的問題。在我看來,建立法治國家包含三方面的內容:一是在全民中樹立法治觀念;二是完善立法;三是實現司法公正。在這三項中,立法方面要相對較快一些。至於實現司法公正,更是刻不容緩的事情。

  問:您對即將召開的黨的十八大有何預期?

  吳敬璉:我們期望即將召開的十八大建立新的改革共識,在這個基礎上開展扎實的研究工作,盡快制定出新一輪改革的總體規劃,加快全面改革的進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