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外媒記者在中國:微博改變駐華記者報道模式(二)

http://www.CRNTT.com   2013-02-19 11:14:02  


 
  與中國領導人邂逅

  來中國的4年多,摩爾幾乎跑遍了所有的省份,與中國官員時不時都要打交道。

  玉樹地震後,摩爾從蘭州租車直接到地震現場。

  在玉樹市中心的一棟倒塌的商場,摩爾站在廢墟的一角。一輛中巴車停了下來,車門開啟後,第一個從車裡下來的是中國總理溫家寶。溫沒有做任何停留,甩開身後的軍人,從200多名藏族民眾和喇嘛中獨自穿過,直接走上廢墟。

  巨大的廢墟上到處都是鬆動的瓦礫、鋼筋和玻璃,人走上去很不安全。溫家寶隨後在廢墟上做了一個演講。摩爾很吃驚,“他年紀很大了,這麼做很危險。”

  這是摩爾和中國總理唯一的一次邂逅。

  去年秋天十八大召開時,摩爾重點關注了廣東團。他在推特上直播見聞,說汪洋點名讓他提問。在會場上,兩人算是第一次見面。“他應該不知道我是誰,服務於哪家媒體。”摩爾說。

  根據摩爾描述,汪攥著一份《南方日報》進入會場,並要求發言控制在10分鐘以內。汪還打斷一位自我表揚興起的代表,說“打廣告要收費的”。

  摩爾見慣了嚴肅刻板的中共官員,沒想到汪洋在會上這麼放鬆。為了參加十八大的報道,摩爾特地在上海量身定做了一套西裝。廣東團三個小時的會議中,他一直都站著,位置正對著汪洋,“他應該很容易看見我。”

  在記者提問環節前,一位女士過來收集外媒的問題:“您有什麼要問的麼?這樣我們可以幫助翻譯。”

  “我的問題是,高級官員是否應該公布家庭財產?汪洋書記個人的看法是什麼?” 摩爾覺得自己的的問題是個燙手山芋,“我當時想,主持人不太可能點我的名了。”

  很容易看出問答環節是事先安排好的。“比如在記者提問之前,工作人員已經把話筒放在了回答該問題的官員面前。”發布會馬上就要結束,摩爾幾乎絕望了,下意識地搖頭,皺眉。

  巧合的是,汪洋瞅見了這個不安分的記者。“好吧,我回答一下那位高富帥先生的問題,”他指著摩爾說。

  “我有點懵。”摩爾回憶說。他把壓箱底兒的問題拋給了汪洋,但汪洋並沒有正面回答。

  “他告訴我,‘In time(合適時機)’。”

  摩爾2013年的報道計劃裡,第一件事情就是關注薄熙來的命運,等待薄案的開庭,期待更多的內幕出現。

  摩爾對重慶的關注,從2012年持續到2013年。自2012年《華爾街日報》爆出英國商人尼爾.伍德死亡事件後,作為英國記者,摩爾自然也把重慶作為自己2012報道的重點之一。

  他多次南下重慶尋找線索。剛開始沒有任何突破,連尼爾.伍德死亡的具體時間都未能查到。

  第二次去重慶的時候,大量的細節就出現了。“但我至今不明白,為什麼這些當初很難獲得的信息,接觸的線人突然願意說了,而且最初一些看似天方夜譚的傳聞,後來在庭審中得到一一對應。”

  現在關於重慶往事,越來越多的細節呈現了出來。摩爾雄心勃勃,“我認為最近是一個很好的時機再下重慶,應該能挖出更多的新聞。”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