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外媒記者在中國:微博改變駐華記者報道模式(二)

http://www.CRNTT.com   2013-02-19 11:14:02  


 
  模式革命才開始

  但儲百亮在2012年並不是最亮眼的新聞之星,而高安西也沒壟斷更多薄王事件的報道獨家。他們很少上推特和微博,因此大部分震撼消息的新聞始發,被其他媒體甚至一些傳統上沒有獨家政治消息源的媒體搶去。《華爾街日報》網站因為有“中國實時報”博客,對微博消息的整合和分析最為及時,而英國媒體《衛報》、《鏡報》、《泰晤士報》和加拿大的《環球郵報》記者,早就是社交媒體的活躍分子,因此常常有亮眼的快速報道。當然,最快並不是最扎實的報道,“五大獨家”媒體繼續以高質量的長篇報道,在行內站穩了腳跟。

  一些非媒體人的博客,在2.0的中國政治報道新局面中冉冉升起。名為“中國播客(視頻分享)”、“單位”、“茶葉國”、“上海人”、“中國數字時代”和“中參館”等自媒體,成為這一年分析中國政治必須要參考的英文媒體。“中國播客”的作者Bill Bishop因為傑出的新聞表現,被《紐約時報》邀請寫每周China Dealbook專欄。

  非英文的媒體如日本《朝日新聞》,也借助社會媒體,在中國報道中獲得了新的力量。雖然他們的薄熙來系列報道虛虛實實有待商榷,但也為波瀾壯闊的2012年中國政治報道貢獻了日語的力量。他們在新浪微博的每日晚安帖對中國政治的諷擬非常貼切,令近27萬粉絲親切地喊這個賬戶為“朝日君”。

  而《金融時報》、《華爾街日報》、《紐約時報》的中文版網站,源源不斷地把他們的英文報道翻譯成中文,從中國社會獲得了反饋,強有力地為母報提供了更準確的定位。《金融時報》中文網專欄作家徐達內的專欄,更是分析中國媒體重大變化的活歷史。

  權威的“包主席”去世了,“莫理循們”有了微博,中國人也開始為外媒撰稿。2012年,外媒更中國化、更草根化、更網絡化。雖然他們的母報、母台在總部國家多多少少經歷了經濟危機,但他們的中國報道,才開始一場模式革命,誰會是新的代表駐華記者這個稱號的“莫理循2.0”?哪些媒體會成為新的大獨家?讓我們在2013年慢慢看。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