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日關係何去何從

http://www.CRNTT.com   2013-03-15 11:59:47  


 
  2010年情況發生改變,中國GDP、經濟規模開始超過日本。當時中國大概是5.8萬億美元,日本大概是5.4萬億美元,超過了三、四千億美元。這一年對日本是一個巨大刺激,日本人接受不了。我認識的日本朋友說,日本人要適應中強、日弱的現實大概要十年時間。當時日本報紙發表一些評論這樣說道:雖然中國在總GDP規模上超過日本,但日本人均是4.2萬美元,中國人均不到5000美元(2010年),所以日本人更幸福;另外有的日本報紙說,中國GDP總量雖超過日本,但中國經濟質量不行,假冒偽劣盛行,有毒食品、環境污染等很多問題,所以日本更幸福。日本是扎扎實實的經濟質量,中國的經濟質量是含有很多經濟泡沫的經濟質量。這是2010年底和2011年初日本報紙對中國GDP超越日本的評論。當然也有理性的聲音:歡迎鄰國走向共同繁榮。這往往是日本政府聲音。所以當時中國人看到日本人不服氣。

  國家統計局上一周發表了2012年的數字:2012中國GDP總量為51萬億人民幣(相當於8.3萬億美元),人均6000美元。日本還是59639.55億美元。中國超越日本2萬億多美元。所以中國現在的步伐是朝著兩個日本的經濟規模前進。經濟學家張五常預測,中國最後的經濟規模會相當於十個日本,如果中國不出意外。我們現在正處在兩國力量開始發生變化的關鍵點上,所以兩國之間有一些摩擦。從我剛才介紹的日本媒體、報紙對中國開始超越日本的評論不服氣可以看出,石原慎太郎等右翼對中國發展感到很恐懼。克勞德?邁耶也談到日本有一些民族主義者對中國力量的增強產生恐懼性的反彈。在石原慎太郎鼓動購買釣魚島之前,名古屋市長河村隆之曾否認南京大屠殺,把這個人和石原慎太郎結合,放到大背景下看,這個大背景是中國開始超越日本,表明日本民族主義者右翼人士對中國開始超過日本的畏懼反彈。現在走到日本書店看,中國走強、日本走弱的書很多,日本右翼現在經常說“中國要騎在日本脖子上指手劃腳了”。 

  “兩國也有可能從大局出發冷靜下來,形成一個合作關係,成為建設亞洲共同體的基石” 

  釣魚島風波本質上的問題就像剛才介紹的那樣,那未來解決的前景是怎樣的?克勞德.邁耶先生提供了兩個前景供我們思考:一是中日都要在亞洲當老大,這種雄心壯志將來會走到危險方向,甚至走向武裝衝突、武力對決。現在我們已經聞到了硝煙味,有些分析家自去年以來認為中日兩國會發生戰爭;二是兩國也有可能從大局出發冷靜下來,形成一個合作關係,成為建設亞洲共同體的基石。這個“大局”指的是什麼?指的是當初孫中山提出的“亞洲人的亞洲”,馬來西亞馬哈蒂爾也提出“亞洲人的亞洲”,印度泰戈爾提出“泛亞主義”,實際亞洲的一體化已經開始起步,這當然是歐洲一體化給亞洲帶來的很大啟發和推動。東盟要實現一體化,“一體化”大體上是形成去掉各國海關,貨物、企業、資金、勞動力在十多個國家裡自由流動,像現在的歐盟一樣。東盟的前景是這樣的,東盟10+1(中國),10+3(就是韓國、中國、日本)。這個過程在進行中,現在中國和東盟實現了自由貿易,東盟出口到中國的水果等都是免稅的。

  中國和日本去年簽訂了《貨幣互換協議》,人民幣和日元互換。現在到工商銀行要想換成日元可以直接兌換,不必經過美元。過去中國和日本做貿易,兩國先要把錢兌換成美元,然後由美元在兩個國家支付。中國在海外留學的人特別多,家長和學子都知道如果兩個國家不能匯錢,先要換成美元,人民幣和澳大利亞幣不能互換,要互換成美元,折損兩次,這樣對美國大大有利。但去年人民幣和日元互換後,不用經過美元,如此結果是美國不開心,同時使人民幣走向國際,為人民幣成為硬通貨做了第一步準備。現在中國周邊,越南、老撾都可以使用人民幣,歡迎人民幣,人民幣比他們本國的紙幣更值錢。但發達國家和中國互換貨幣的,日本是第一個,這是人民幣的重大突破。同時中日韓自由貿易也在談判中。這是一個不同的、矛盾的趨勢。但從大勢上講,邁耶先生預計在亞洲一體化下避免武力對決是大勢所趨。我個人贊成邁耶先生的第二種方案,中日兩國應該避免武力對決。

  這是第一個問題,釣魚島風波的實質是什麼。我還補充一點,一個國家爭奪影響力,二戰以後基本通過市場、發展、和平競爭解決,這是正統。但日本的教訓在這方面很深,日本明治維新後開始走強,當時覺得日本人口過多,而且70%是山地,要爭取所謂的生存空間,結果走上戰爭道路,用戰爭解決發展繁榮的生存空間。其結果是失敗的,付出代價非常沉重,東京炸成一遍瓦礫。二戰後日本放棄了軍國主義道路,放棄了戰爭,通過它的發展、創新、工業化取得了繁榮。

  “仇恨沒有未來:歐盟沒有法德的合作不能成功。沒有法國和德國的和解就沒有歐洲的今天。中日兩國應該淡化、化解仇恨。”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