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日關係何去何從

http://www.CRNTT.com   2013-03-15 11:59:47  


 
“中日兩國和則兩立、鬥則兩傷”

  鄧小平與胡耀邦二位是偉大的愛國者沒有爭議,鄧小平是抗日戰爭時期的領導人之一,胡耀邦抗日戰爭時期曾擔任過中央軍委總政幹部部長。我覺得鄧小平開啟了中日關係的新時代,他最有名的是兩句話:一是1978年鄧小平訪問日本,見日本天皇時說——“過去的事情就讓它過去,今後要積極向前看”。過去的事情指的是什麼?當然是戰爭。鄧小平說這樣一句話一點都不影響他是一個偉大的愛國者,只能說明鄧小平抓住了時代的脈絡,站得高,放眼大局。按常理說,鄧小平離二戰時期更近,我們今天離二戰時期遠,應該是離二戰近仇恨記得最清楚,離得遠仇恨應該淡一些。比如元朝時,中國曾兩次侵略日本,第一次是20萬大軍在日本福岡登陸,日本全國很恐懼,與中國軍隊展開了激烈鬥爭。但日本天氣變化很快,忽然來了台風,大部分元朝將士死在海裡,失敗而歸。第二次元朝再攻打日本,還是遇到風浪,結果仍失敗。現在日本博物館還有中國元朝軍隊入侵的刀片在那里,大家不再提起了,因為太遠了。所以離戰爭年代遠了應該淡化一些,離戰爭年代近了應該記得清楚。鄧小平是抗日戰爭的領導人之一,這個仇恨應該記得很深吧?但1978年的鄧小平都可以說過去的事情都讓它過去,今後的事情積極向前看。今天的我們離戰爭那麼遠,為什麼不讓它過去?邁耶說“中國方面總是提出歷史問題,要求日本道歉,實際日本在這些事情上已經煩了”,其實日本已經道過歉了。

  鄧小平第二句話是在國內會見日本領導人所說——“要把中日關係放到長遠角度考慮發展,要永遠的好下去,這件事(中日友好)超過了我們之間一切問題的重要性(包括釣魚島)”。鄧小平已經處理過釣魚島問題,擱置爭議,共同開發。鄧小平提出中日關係友好是超過中日兩國一切事情的重要性,他為什麼這麼說?中日兩國和還是戰?如果戰,會極大影響甚至挫折了中國現代化追求的目標,而且東亞和平局面整個會崩潰。同時因美國的基本立場不難判斷美國一定會介入這場戰爭,這不只是是中國和日本,而是世界性戰爭,迫使所有國家選邊戰。所以中日和、戰不單單是中日兩國的問題,而是亞洲、全球的大事。我覺得只有從這樣的高度看中日兩國和還是戰的選擇才能把握住整個時代的需求。鄧小平正是站在這樣的高度看中日兩國的關係。

  胡耀邦也有兩句非常有名的話,胡耀邦訪問日本和在國內日本領導人講,“中日兩國和則兩立、鬥則兩傷”,這是一句。第二句是“要放眼長遠,達人大觀”。同時胡耀邦在1984年邀請日本3000人訪華,把中日友好的種子種到青年一代人中,是中國邀請最大的外國訪問團。當時訪華的一個青年突然得了急性病,胡錦濤聯絡搶救了日本青年。後胡錦濤作為國家主席訪問日本,會見了那位日本人,還說“你救了我的命”。1984年3000人訪華非常轟動的一件大事,而且正好是國慶,天安門觀禮台給日本的訪華青年留了觀禮排,讓他們參觀遊行慶典。2011、2012年天安門前的觀禮台還會給日本人留幾排?這說明我們在中日關係的處理上,比起鄧小平和胡耀邦我們趕不上他們的境界。這里面牽涉到日本是否道歉的問題。

  就我查的資料,道歉有25次之多,日本中央政府、首相在正式場合向中國方面、中國領導表示認罪、道歉。比如日本天皇本人1992年10月23日來華訪問,在楊尚昆主持的會議上說“在兩國關係悠久的歷史上,曾有一段我國給中國國民帶來深重的災難,我對此深感痛心。戰爭結束後,我國國民基於不再重演這種悲劇的深刻反省,下定決心一定要樂觀走和平國家的道路。”1993年8月10日,日本首相細川護熙在記者招待會上說“二戰中日本的行為是侵略戰爭,是錯誤的戰爭,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難以忍受的苦難,我對此表示深刻的反省和道歉。”現在最著名的是“村山談話”,1995年日本村山首相訪華,對中國總理李鵬說“日本的侵略行為和殖民統治給中國和其它亞洲國家帶來了災難,對此日本表示深刻反省,日本應該為世界和平盡力,願以二戰結束50周年為新的起點,決心走和平發展道路,絕不做軍事大國”。1997年日本首相橋本龍太郎與中國總理李鵬會談時說,“我國因過去一段時間的殖民統治及侵略給眾多國家造成了巨大災難和痛苦,日本真誠的承認這一事實,並深刻反省表示衷心的道歉。包括現在擔任首相的安倍晉三,他在2006年10月8日上午訪華,安倍對溫家寶總理說“日本給亞洲各國人民帶來巨大傷害,留下種種傷痕,我對此深表反省。”並對胡錦濤說“在深刻反省的歷史基礎上,堅持走和平發展道路。”

  除了日本人領導人這樣講外,中日之間有四個重要文件是中日關係的重要基礎,現在我國領導人總是強調這個:第一個是1972恢復邦交正常化兩國簽署的聯合《聯合聲明》,日本方面痛改日本國由於過去的戰爭給中國造成的重大災難和損害的責任,表示深刻反省。第二個是1998年11月中日雙方發表《聯合宣言》,《聯合宣言》重申了1972年的聯合聲明:痛改過去的侵略,給中國人民帶來巨大災難和損害的責任。這有四個關鍵詞:侵略戰爭,你發動了;給中國人民造成巨大的災難和痛苦;日本政府表示深刻反省;今後走和平發展道路。這四個關鍵詞在1972年恢復邦交正常化以來在中日是承認的。但中國很多人覺得日本道歉不如德國深刻,這是的確存在的,德國總理還下跪,日本沒有做到,也就是說日本的沉痛感、自責之深方面做得不如德國好。但我們應看到要求首相幹這個事不太現實:東方人面子跟西方人不盡相同,而且在國際法裡沒有總理必須下跪的條文。依據什麼提出?說到底靠日本民眾、人民自己對自己的行為進行反思,達到放心和平發展道路。

  除了我介紹的歷史外,1946年抗日戰爭之後第二年,凡是跟日本交戰的國家,除了東京法庭外,在美國、中國也設立了法庭審判戰犯,1946—1956的十年間追究他們的戰爭罪責,民國政府時期通過公審槍決了南京大屠殺的實施者穀壽夫、向井敏明。通過十年審判,1955年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6年,根據毛澤東指示周恩來在全國政協說明寬大處理日本戰犯。到這時判處日本戰犯死刑991人,無期徒刑491人,有期徒刑2946人,中國方面審判2200多件戰犯案件。從1956年開始分批釋放日本戰犯,大體上是一千多人。所以從法律角度,日本戰爭責任通過十年審判已經告一段落了。因此回過頭看,1946—1956年審判,五千多個累計戰犯,還有日本政府對它自己的侵略戰爭行為所做的反思和道歉應該說是可以告一段落了。日本跟中國的友好人士對於如此頻繁地提戰爭道歉也乏了。周恩來曾說,“毛主席和我已經接待了六萬人次日本訪問,總是談戰爭道歉,幾乎不要談了,事情過去了。”日本中央政府只要能保持對戰爭、侵略行為的認識,能夠按照中日兩國的四個文件所確立的,歷史問題、道歉問題就可以告一段落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