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日關係何去何從

http://www.CRNTT.com   2013-03-15 11:59:47  


 
  提問3:不知道您在輿論導向方面有沒有具體的建議或行動,不僅包括中國國內的年輕人,中國跟日本的歷史到底怎麼回事。另外,日本政府在釣魚島事件上使用了偷梁換柱的邏輯,中國政府為什麼不能實事求是地把這樣的邏輯推倒。從1895年到1970年中國一直沒有提過釣魚島,因為當時台灣都是日本的殖民地,那時不存在這個問題。

  馬立誠:這兩個事情都在進行中,因為日本外務省對外情報局一人在日本發文章說釣魚島是中國領土有爭議,我也看到過日本對他的採訪。所以雙方互相知道。你所說的做工作問題,日本1300名知識分子聲明在日本發表,主張日本政府在這次購島中的錯誤。還有日本的首富優依庫發表言論影響很大,這次釣魚島爭端在日本引起了錯誤。中國外交部常務部長張志軍說擱置,起碼要獲得這樣的結果。這在現在的通訊裡都知道。中國人恨日本人,日本人厭惡中國人,中國沒素質,怎麼這麼任意胡來、毫無法治,特別是日本媒體太厲害,日本媒體對政治家太苛刻,一個外相5000塊錢賄賂都不行,就得下台,鳩山由紀夫拿母親的錢都不行,日本媒體對官員很苛刻。中國反日遊行中打砸搶燒放了三萬遍(網路),這符合媒體自身的市場要求,不會是中國7點開始的《新聞聯播》,他們一定報負面的。大家喜歡看反腐不願意看《人民日報》的社論。由此增加了日本人對中國人的惡感。整體來看,日本對中國人比較厭惡,中國人也確實良莠不齊,加上中國本身沒有法治,民眾出來也是沒有法治的。至於我的建議,則是中央電視台少播抗日據,多麼低劣啊,一次弄30—50部。另外我的著作、文章能夠在國內發表。日本也把我的書翻譯過去了6本,這本書也在翻譯中,可告訴日本人中國有許多不同聲音,坐下來溝通是最好的方法。

  提問4:您好馬老師!提兩個問題:第一,您具體介紹一下釣魚島的歷史和每個國家的爭端,比如《馬關條約》、波茨坦公告,爭端的由來。第二,很多年來釣魚島是一個歷史問題,我知道以前對很多保釣人不是鼓勵,而是打壓,為什麼去年日本政府購島後,中國政府為什麼會有如此巨大的反彈,包括國民。據我所知,日本購島不會涉及到這麼大的反彈,您認為政府有別的原因嗎?

  提問5:我提兩個問題:第一,如果一個民族不能討論自己的命運,那這個民族只有消亡。我想說這次保釣事件有些很值得警惕的現象,即政府擔負什麼職責,人民應該怎樣理解這些國家的權力和國家利益,尤其是幾十個城市進行如此大規模的反日遊行示威,背後的推手是誰?聯想到清朝末期用民族矛盾轉移階級矛盾,有沒有新興的階層利益在里面起作用?因為這涉及到中日關係現在的一個點。第二個問題是強大對比問題,中國GDP超出日本,但中日關係是不是更弱了?我指的是人的素質、能力、創意、利益保證以及相應的對比力量,比如說中國的人均收入或者國進民退問題,或者人的權利問題。對比要警惕,千萬不要覺得現在中國是世界老二,在人性和力量上可能排在很後的地位。

  馬立誠:釣魚島爭端歷史的由來,《人民日報》發表了四個整版,你可以去看看,中國在這方面的闡述已經非常多了。中國未來的選擇是什麼方向?這在今天是不確定的,從中國共產黨沉默來說是要建設一個民主國家。但由於少部分人具有一定的法西斯傾向,中國成長後要不要避免走德日兩國的舊路?這個問題擺在中國面前,中國胳膊粗了,有錢了,可重要的是國民的理性,在世界上是一個負責任的角色,不應成天搞陰謀論。當然北京大學國際關係學院王緝思說美國沒有滅亡中國的計劃,日本也沒有,所以有人說“亡我之心不死”是其精神上出現問題(這個批評比較尖銳)。從框架上人民意識形態對人民的灌輸有很多問題,使得缺乏理性思維,誤以為美國要中國滅亡。鄧小平說“跟著美國走就富了”,這是他看到了東德、西德、台灣、韓國。這在今天卻沒有很好的繼承。中國今天整個處境在中國發生法西斯傾向不是不可能。中國的商業利益在哪里?人民解放軍就要攻打哪里。商業利益在肯尼亞蓋一些樓就要打到肯尼亞嗎?就要打到外國去嗎?崛起中這樣的聲音嚇壞了鄰居,我在新加坡時回頭看中國:中國太大了,中國一轉身越南就咳嗽三聲,不是把他們都嚇到一塊去了嗎?所以鄭永年跟我說,給東盟5分鐘時間選擇中國還是美國。不用5分鐘,當然地選擇美國。那誰會選擇中國?這有是法治、民主問題,這麼大的力量,沒有透明,民間不知道你在幹什麼,自然地會產生畏懼,另外過於不通過國民議會討論政策,這樣政策的合理性會打折扣。現在我們不是一聽見他怎麼選擇美國,而是要反思自己,在經濟成長時夠謙卑嗎?一個國家是否謙虛?

  主持人:外交的根子在內政。

  提問6:老師您好!假如政府真的您所建議的措施,或者採取您的行為方式,怎麼一個轉身向國內的民眾交代,怎麼向他培養的這麼多年熱血青年交代?是這麼多年後給自己打了一嘴巴?

  馬立誠:這個你不用擔心,沒問題,看微博就知道了。很多年以前罵我個人,現在70%的年輕人是支持我的,隨著今天中國的變化,比如受過大學教育的人在增加。“你讀過大學嗎?”中國是21.5個,日本50個,韓國50個,美國49個。毛澤東時候中國大學生是6個,鄧小平時代是26個。另外,出國留學生比較多,開拓了視野,以及中國經濟增長帶來一系列的變化,使中國人的理性開始增加。五四時期的口號是“外爭國權,內懲國賊”,一個上將放在微博上,90%的人痛罵他:誰是國賊,誰是漢奸?他大惑不解,趕緊撤了。中國今天發生這樣的情況是因為國民在覺醒過程中,在這個過程中政府理性,正好適應了中國需求。我在一段時間接觸各行業人,大家憂心忡忡:有些人主張跟日本武力對決,軍隊中一些少將未經授權就發表這樣的言論完全是幹預中國政治。

  如果說人心,人心在這里,王立軍做報告痛罵美國,最後時刻不把中共中央作為他的靠山,而把美國作為唯一救命的,那不表明官員虛偽嗎?包括薄熙來,包括中國這麼多官員把子女放到美國、英國,全是假的,是謊言。今天我們要把謊言揭穿,要使中國人面對真實,現在都戴著面具,當我們摘下面具時中國會好。

  主持人:外交根子在內政,我們目前對朝鮮、對日本的外交政策是看不清我們自身的明確訴求的。我們可以看到,美國外交政策框架非常清晰,有同盟國、夥伴國、友好國的區別,不同的聯盟對應不同的政策。我們有的只是貿易同盟,唯一一個軍事同盟國是朝鮮。當中國經濟成為全球第二時,你的塊頭變大,你的價值觀變得很重要,價值觀決定著你的外交政策以及對國民政策,也影響世界的未來。中日關係何去何從,用馬老師的話說是“合作才能共贏,仇恨沒有未來”。謝謝各位,謝謝馬老師。

  來源:燕山大講堂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