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日關係何去何從

http://www.CRNTT.com   2013-03-15 11:59:47  


 
  提問1:我有一個問題想交流一下,我向武大研究美國史的老專家請教,我問他因為釣魚島事件,中美關係動蕩,作為美國史的老專家怎麼看美國以後的動作。他說美國在這個事情上有一條底線,第一肯定是防備中國勢力慢慢增強,另一方面的底線在於美國不希望日本和中國打起來。我聽了您的講座後,說美國作為老大也希望老二和老三鬧矛盾。

  馬立誠:問題很好,如果中日兩國打起來,對美國而言有很多不利,因為中日兩國國家都很強大,不是非洲的馬裡,也不是敘利亞,中日兩國打起來,而且是政府動員,正式武力對決的話,不得了。美國因安保條約就得介入,介入的話財政的負擔有多大?我剛才說美國的經濟不太好,怎麼能承擔這麼大的財政負擔?如果介入中日之間的武力對決,美國官兵會死多少人?美國國內社會各界會質問,有很大阻力。美國從它的國家利益出發,希望中日不和,最好減少彼此間的自由貿易區,而更多加入美國主導,但這對中國不利:要求完全自由和獨立,沒有這個不准加入。美國為什麼要設計一個TPP?在亞洲部分的輔作用之一是防止中日韓自由貿易區,這次訪問美國最關心的是日本會否加入TPP嗎?會加入美國主導的跨太平洋經過整合自由貿易嗎?安倍表示願意加入,但安倍並不能決定。所以美國一方面不希望老二、老三關係更好,而若中日兩個國家武力對決,美國被迫捲入,是美國民眾承受不了的。你剛才談的底線問題,中日兩國武力正式開戰,會給美國帶來極為沉重的打擊;如果參加了全世界都跑到美國那里去,美國將會成為戰爭的責任者,這是美國不願意選擇的。中國塊頭太大,而且中國現在也有錢了,所以跟中國武力對決不是鬧著玩的。

  主持人:中美日的關係像一個大寫的“A”,中美在兩邊,日本是中間的一橫。保持這樣的“A"字形是比較好的,如果美日聯合,或者中日聯合,這都是人們不願意看到的。

  提問2:馬老師好!我看了你的一些文章,對中日問題,兩國會否開戰我認為不太可能,因為從世界大戰以後,特別是抗日戰爭以後大國之間的戰爭不太可能,而且戰爭兩國沒有準備更沒有想到怎麼做,這是我的一個樂觀評估。但兩國間的矛盾目前看來很難平複,一個是歷史問題,日本政治家有了多次道歉,而且給了中國經濟上的補償,但從中國民間看來道歉不夠,補償也不夠,補償是以援助方式實施的,沒有用單獨賠款方式實施。還有歷史上的欠賬,包括日本政治家在態度上跟德國比有嚴重不足。另外是現實,日本經過長時期的經濟低迷後,整個國家信心不足,這也是現在安倍能夠有這麼高的支持率上來的原因,而且安倍提出的政策,包括自衛隊國防軍,包括在國內給中國一些懲罰也是他得到強力支持的原因,日本民族需要一些東西振奮民心,日此就利用和中國對抗的方式實現。反過來中國也是這種情況,國內大量情緒通過對日的矛盾解決,目前中日間的矛盾怎麼解決?有沒有化解的方式?有沒有化解歷史和現實的方式?

  馬立誠:兩個問題,十年前我個人發表《對日關係新思維》文章後,很多人罵我是漢奸。而中國社會科學院日本研究所研究員金熙德用日文批判馬立誠,用微博發。中國社科院院長表揚金熙德旗幟鮮明地愛國,批判所謂的對日新思維,後得到提拔。但經我國安全部調查,金熙德是日本間諜,前年被判刑14年。混入到愛國主義隊伍裡,覺得愛國可以獲得好處、提拔,在畢業中處於優先的分配位置。因此中國的愛國主義有很多是假的。現在中國困境在哪兒?不但日本這樣做,在美國罵中國就容易得到選票,在緬甸切斷中國的工程就容易得到緬甸人民的支持,越南也是如此。越南發生反華遊行已經百次,更不要提菲律賓、印尼、新加坡。新加坡近年猛烈批評中國,說中國是硬霸權,美國是軟霸權。什麼是軟霸權?你是法國,跟我是盟友,我採取行動打擊伊拉克,法國不同意,還罵美國總統、批判布什,這都沒關係。今天法國打馬裡,美國還援助了200名美國軍人。中國就不行,中國心眼小,如果點著名罵,立刻跟你翻臉,而且不能容你,把你趕出中國。一些外國記者不知道為什麼中國老說“老朋友”,旅遊四次就是老朋友,“老朋友”三個字能這麼廉價的贈給對方嗎?中國外交部常常說以中國13億人民做賭,問題這能代表中國13億人民嗎?經過人民統一碼?所以李光耀把這個叫硬霸權,把美國的容忍叫軟霸權。中國現在存在很多問題,不光是日本國內,如果誰對中國持批判態度,一定會在日本得到票數,包括北朝鮮。

  《對日關係新思維》過去很多人反對,但現在在年輕人中得到了70%的支持。所以中日兩國關係的解決需要一百年,在不發生戰爭的前提下。

  主持人:1月23日我們在澳門舉行中歐高端對話,其中討論到東亞和平與歐洲和平,張萬亭(歐盟駐世貿組織前大使)說當時德國的道歉不是戰爭結束就立即道歉的,而是和解已經開始了多年後才開始道歉。另,每個國家的領導者都願以對外衝突轉移內部矛盾。

  提問3:馬老師您好,我在日本生活了十多年,所以我對馬老師說的觀點非常贊成。馬老師說的幾個重要要點都是我們一般老百姓包括日本人、國際上沒有想到的,我們本來有足夠的輿論導向能力,不僅對中國國內,還是對日本,中國有傳統的統一戰線,日本人有很多天生親華的。

  馬立誠:《對日關係新思維》發表後,在日本立刻轉載,很多日本華人看到這樣的文章眼淚都掉下來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