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 
中日關係何去何從

http://www.CRNTT.com   2013-03-15 11:59:47  


 
  我的這本書正在努力爭取在內地出版,書名為《仇恨沒有未來》。中日兩國應該淡化、化解仇恨,在這方面給我們做出榜樣的是法國與德國。歐洲歷史上,戰爭發生的頻率、次數比中日兩國多得多,看世界歷史就知道了。且先不提法國、德國,就看法國與英國,兩國離那麼近,就一個窄窄的海峽,互相打,百年戰爭,宗教戰爭、領土戰爭、資源爭奪、各種各樣的誤解。德國跟法國戰爭,德國占領巴黎6次,二戰中那次是最後一次。戰爭的頻率比亞洲中日高很多。歐洲人在二戰後總結教訓,兩次世界大戰都是在歐洲核心地點發生,毀滅了歐洲文明,並且使其他各洲人民提出質疑:怎麼回事?你們工業那麼發達,給全世界帶來了工業文明,怎麼會發生這麼大的戰爭?所以二戰後歐洲人痛定思痛,很好總結並且準備開辟出一條和平的路,在這方面應該說成功了。法國和德國最典型,2004年6月6日,紀念諾曼底盟軍登陸60周年在法國舉行了盛大儀式,有一個紀念碑,碑文上寫著:2004年6月6日,法國總統希拉克和德國總理施羅德總統參加了諾曼底登陸60周年紀念活動。簡單平和的陳述了一個事實,但這個事實在全世界產生了極其深遠的影響力,宣告一個時代的終結,並且為世界的未來提供了一個光輝參照,化幹戈為玉帛。法國總統希拉克講話還說到“60年過去了,無論是你們還是我們,都不曾忘記那個決定歐洲和世界命運的時刻。60年前的今天,這里是血與火的戰場,但這里更是新生的開始——歐洲聯合起來,以及支撐這一合作的和平、民主、自由的理念,正是從此產生的。我希望德國與我們一同記住,自由的理想重歸歐洲大陸那些時刻,我們要樹立起法國與德國和解的榜樣,是為了向世界宣示,仇恨沒有未來,通過和平之路永遠開放。”法國人的胸懷非常大。施羅德也不錯,他的爸爸也是在二戰中羅馬尼亞戰場上戰死,他講了這個故事,很沉痛。施羅德說深感歷史責任不能推卸,我們承認自己的歷史責任。法德的和解非常深刻,不是有些分析家所說出於戰略平衡的手段上的考量,也不是迫於外界壓力,不是追求短期的貿易利益,而是基於雙方要永遠放棄戰爭、追求和平的決心。所以我覺得給我們樹立了一個榜樣。

  我的一個老朋友是德國《世界報》的一位記者(約尼?埃林),他跟我說二戰以後法國總統戴高樂和德國總理阿登納站得高,看到法德關係實為歐洲關係的樞紐,法德和,歐洲就和,法德鬥,歐洲就不安。所以他們共同努力打造新型法德關係,1963年兩位領導人簽署了《愛麗舍宮條約》,決定法德和解,一直到今天。現在法德是歐盟的中心,歐盟任何事情沒有法德的合作完全不能成功。歐盟走到今天正是由於法德的新型關係,沒有法國和德國的和解就沒有歐洲的今天。

  看中日,我們希望日本對歷史的反思能夠到德國的深度,也希望中國胸懷不輸於法國。總而言之中國要有一種寬容精神。戰爭過去70年,過去我們確實受到很沉重的傷害,但70後的今天我們應該怎麼做?美國作家房龍寫了一本《寬容》的書,他說寬容需要高智商的人才能懂得,愚昧的人以仇報仇。寫過《1984》的的喬治?奧威爾在他的隨筆裡說“在英國工人裡排外情緒是比較濃厚的,在精英階層裡是歡迎外國人的。”這道出寬容的精神跟人的教育程度有關,上世紀20年代到40年代到今天,教育發展已經不會讓寬容成為少數人的專利,已經走進人民心中。 比如釣魚島之爭最激烈時,(2012年9月2日)諾貝爾文學獎獲得者大江健三郎,在日本發起1300名知識分子參與簽署的一個聲明,大體是說:“釣魚島是日本在1895年趁中國國力非常脆弱、外交無法發揮主動權的情況下占領的”。這講得對,釣魚島當然是中國領土。“第二,石原慎太郎在2012年4月突然挑動購買釣魚島,從而加劇了中日之間的衝突,應該批評、批判石原慎太郎”。同時提出“釣魚島是有爭議的,日本執政的民主黨中央政府不承認釣魚島有爭議是不對的,將來的方式是採取共同開發,同時一定要避免用武力解決釣魚島爭端,因為武力解決對兩個國家都沒有好處,而且會造成慘烈損失”。這是日本1300名知識分子在釣魚島爭端最激烈時所發出的聲明。

  隨後中國800名知識界人士立即回應了《讓中日關係回歸理性的呼籲》,日本報紙也報道了。其中有閭丘露薇、朱天心、李銀河、蔣方舟、侯孝賢、楊錦麟等,回應的聲明內容批評了日本右翼製造釣魚島事端,同時指出釣魚島事情在沒有更好的解決方案前,還是回到毛、周、鄧提出的擱置爭議。今天看來擱置爭議是明智的,因為任何單方面強制解決都會導致東亞乃至世界陷入戰爭,這樣一個方案是絕對要避免的。800個中國知識界人士說,“2012年反日遊行中發生的打砸搶燒行為讓我們非常痛心,這是極少數人的做法”。還提出中日歷史教材愛國主義教材除了揭露日本侵略戰爭給中國人民帶來的深重災難外,還要介紹中日兩國人民友好往來的相關內容,以及日本幫助中國進行現代化建設的一些積極作用。去年10月份釣魚島爭端那麼激烈時,兩國知識界人士這麼大規模的互動,而且今天通訊很發達,日本一發,在中國網絡上就能看到,這樣的互動在兩國引起的反應很大,這說明寬容很重要,淡化仇恨、化解仇恨在民間已經開始。過去在兩國爭執這麼激烈時,特別是中國民間有這麼多人站出來說話是沒有過的,說明中國理性進步、責任感進步、素質提升和全球意識的增加。

  鄧小平曾針對中日關係說過這樣一句話“不去計較歷史的恩怨”,法國和德國是這樣做的。英國和美國也是這樣做的,英國對美國犯下了很多罪刑,殖民統治美國諸多州,強行徵稅,並且在英美兩國的戰爭中還曾焚燒了美國白宮。英國前任總理布萊爾到美國國會演講時向美國道歉:曾把美國國會燒毀,美國國會議員哄堂大笑。他們兩國歷史慘烈地互相傷害沒有影響到今天英美的關係,所以把歷史問題要放到恰當的合適位置上,不致於阻止今天的發展、今天的和平追求。

  我去過日本兩次,他們用筷子吃飯,日本醫生寫中國古詩19首,街上有珠算館等,你會油然產生親切感,這是在墨西哥所沒有的。還有日本車站有“驛”,顯然是從中國汲取的字。日本保存了中國唐宋的很多東西,不會日文也會猜出日本文章的大概。他們還有對《詩經》、《尚書》、湯顯祖《臨川四夢》的研究,他們的文字裡有1300個漢字。越南、韓國也有漢字,但趕緊把漢字消滅了。日本跟中國在文化上千絲萬縷的聯繫全世界沒有第二個。中國現在強大起來了,如果政策得當,可以把日本拉到中國身,這就要看中國政策是否高明,也是化解仇恨的一個基礎性因素。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