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 
金融改革應尊重經濟目標

http://www.CRNTT.com   2014-03-22 14:07:55  


  中評社北京3月22日訊/生產方式是人類社會賴以存在和發展的基礎,它決定了社會制度以及社會制度的更替。生產方式包括生產力和生產關係,生產力強調人與物質的關係,生產關係強調人與人的關係,這也決定了經濟有兩大目標,一是稀缺資源的配置效率,二是公平分配。

  和訊網刊登首席評論員馨月文章表示,中國當前的種種經濟矛盾其實歸納起來就是資源配置效率與公平分配的矛盾,這就要求當前的經濟改革要從效率與公平上入手,才能解決中國經濟的矛盾問題。金融是經濟的一部分,所以金融目標必須要遵從經濟目標,金融改革也必須要圍繞著效率與公平服務,脫離這個核心,中國的金融改革就會失去方向。

  效率指的是投入與產出或者成本與收益比率;公平是指產品與服務合理分割,社會資源在全體社會成員中的合理配置與享用,要讓多數社會成員感到分割的公正,就現行體制來講,公平是“按勞分配”。

  從效率上看,中國的投入與產出比一直是很低的,中國每個就業者創造的GDP僅為美國的21%、日本的32%。中國GDP每增長1美元,大約需要5美元的投資;中國多數行業產品附加值偏低,工業增加值在26%—30%之間,而發達國家一般為35%左右,美德等超過40%。從公平分配來看,中國居民收入基尼系數2003——2013歷史數據分別為:0.479、0.473、0.485、0.487、0.484、0.491、0.490、0.481、0.477、0.474、0.473。基尼系數的波動曲線很明顯地呈長期高位波動線性,這說明中國貧富兩極分化有固化趨勢。

  文章指出,從效率和公平兩個方面來看,中國近十幾年的改革低效暴利現象比較嚴重,效率低、兩極分化嚴重,這體現出了資本主義工業革命初中期的典型特征,反映了工業化、城市化前中期的粗獷經濟特點,同時也反映出改革中權利尋租的問題。效率與公平兩大經濟目標的失准,使生產力與生產關係必然面臨再調整過程,這也決定了中國當前的金融創新必須圍繞著效率與公平兩大主題,所以中國的金融創新要立足本土,實事求是地解決中國現實問題,而不是去模仿華爾街,大搞特搞影子銀行。

  影子銀行是指行使銀行功能卻不受監管或接受監管較少的非銀行金融機構,包括其工具和產品。美國的影子銀行體系的主要構成有:投資銀行、對衝基金、私募股權基金、結構投資載體、貨幣市場基金、擔保債務憑證、信用違約互換、資產支持商業票據、再回購協議等機構、工具或產品。 


【 第1頁 第2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