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評論文章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吳敬璉:新常態需要新心態新作為

http://www.CRNTT.com   2014-12-09 09:01:25  


 
  要以冷靜的平常心態來對待GDP的減速

  文章認為,既然中國經濟由高速增長轉入中速增長是客觀因素決定的,我們就只能用平常心態來對待它。所謂用平常心態對待,就是不要急急忙忙用強刺激和大規模投資的老辦法去把增長速度拉起來。

  2009年以來的經歷表明,用強刺激的辦法去拉動經濟增長,時效變得越來越短。經濟學所說的“投資回報遞減規律”的作用已經明顯地表現出來了。另外,用強刺激的辦法,大規模進行投資,投資回報又很差,結果就使宏觀經濟狀況變得越來越脆弱。不管是各級地方政府的負債率,還是企業的負債率,都增長得非常快,已經達到甚至超出公認的警戒線。最近個別企業資金鏈斷裂、“跑路”的事件頻頻發生,一些地方政府發生償債困難,都發出了警示信號。資產負債表狀況的惡化蘊含著系統性風險。一些曾經有過長時期高速增長的東亞國家,比如日本,在爆發了系統性危機以後不但喪失了原來的優勢,還造成了國民經濟長期低迷。這是我們必須竭力避免的。

  必須努力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

  文章稱,用平常心去對待經濟減速的新態勢,不等於說我們可以無所作為。如果我們不能在GDP增長減速的情況下改善增長質量,優化結構和提高增長效率,過去被GDP數量所掩蓋的經濟和社會矛盾就會暴露並趨於激化。具體表現,一個就是使減速過快,造成很多問題。另外,在增長速度降低的同時如果不能通過提高增長質量得到彌補,我們就會陷入“中等收入陷阱”,許多社會的物質文化需要就無法得到滿足,許多歷史欠賬無法得到補償。如果減速的同時能夠提高增長的質量,提高增長中效率的貢獻度,雖然數量增加得少了,可是人民和整個經濟所得到的實際好處會比過去的低效率、高增長時期還要多。

  從國際範圍內看,有一些國家因為它的增長主要是靠效率提高,所以有個3%、4%、5%的增長率就是很好的情況了。我們也應該爭取這樣的結果。所以,現在不應該把主要注意力集中到拉動經濟增長的數量上,而是集中到提高經濟增長的質量、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率上。

  在較高效率支撐下的中速增長,才是一種合意可欲的新常態。

  提高經濟增長質量要靠推進改革

  文章指出,提高經濟增長質量,優化結構和提高效率,對於中國來說並不是一個新問題。改革開放剛開始,全國人大在1981年12月批准了國務院提出的經濟建設十大方針。它環繞的一個核心內容就是提高效率當時叫做“效益”。 到1995年制定“九五計劃”時,就明確提出了“實現兩個根本轉變”的方針。第一是“經濟增長方式從粗放增長到集約增長的轉變”,即從主要靠投資驅動的增長方式,轉變到主要靠技術創新和效率提高驅動的增長方式。第二是“經濟體制從計劃經濟到市場經濟的轉變”。後一轉變是前一轉變的基礎。

  幾十年中,轉變經濟增長方式或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方針在不同時期的執行情況差別很大。問題在於,經濟發展方式的轉型要靠經濟體制以及其他社會政治體制的轉變來推動。“九五”改革的力度比較大,轉型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績,“十五”、“十一五”期間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顯得不那麼有力,以至於到“十一五”最後一年的2010年,黨中央提出“加快經濟發展方式轉變刻不容緩”。

  30多年經濟發展的歷程表明,經濟發展方式轉型進行得好不好,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體制改革的進度。改革有所推進,體制有所改善,發展方式轉型就容易取得成效;否則即使三令五申,反覆動員號召,轉型也還是舉步維艱,成效不大。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