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文化大觀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中國慎防成為GDP巨人影響力矮子

http://www.CRNTT.com   2010-02-19 07:26:47  


 
  對外部世界來說,中國經濟絕對規模的擴大就意味著對其他國家的影響提高。比如在這次金融危機中,外部不會關心中國的經濟增長是靠4萬億投資,還是10萬億信貸拉動的,他們關心中國的率先復甦能否帶動他們的經濟復甦。

  國內普通居民沒同步體會到經濟增長的好處,也涉及到中國特有的收入分配結構。那就是企業利潤和政府稅收所占比例太大,留給老百姓的個人可支配收入太少。但是我們必須承認,中國的基礎設施,比如國民的受教育水平、預期壽命,都高於人均GDP同級別的國家。這說明政府拿走的一塊,也有相當一部分最終還是以公共事業的形式,成為了普通百姓收入的一部分。

  此外,中國的GDP(國內生產總值)和GNP(國民生產總值)存在巨大差異。GDP是本國國內一年內新創造的價值,這裡面既有本國企業創造的,也有外國企業創造的。外國企業在中國創造了GDP除了納稅和支付工人工資外,剩餘部分並沒有增加中國普通百姓的社會福利。GNP是按照所有權計算的,比如日本有很多海外投資企業,雖然沒有在日本生產,但企業的利潤屬於日本,從根本上增加的是日本的國民福利。一般來說,發達國家的GNP通常大於GDP,而發展中國家則相反。中國整體上還是GNP小於GDP,因而儘管我們整體上經濟規模很大,但是社會福利要打一定折扣。

  《21世紀》:那麼未來的國內戰略和國際戰略應該如何調整?

  李向陽:中國在成為一個經濟大國的同時,發展模式需要做出相應的調整。一個大國要想對全球經濟事務有影響力,首先必須是一個內需為主導的經濟體,要為其他國家提供足夠的出口市場。美國多年來能夠主導全球經濟秩序和經濟規則的制定,關鍵就在於它能夠為世界提供最大的出口市場,貿易收支是逆差。日本的國際影響力與經濟地位明顯不匹配,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它成為第二經濟大國後仍然是出口導向模式。

  中國要成為一個有影響力的大國,經濟結構必須調整,否則就會成為經濟規模上的巨人、影響力上的矮子。

  同時,經濟結構和經濟質量也必須相應地改變。中國未來在全球經濟產業鏈中的地位必須要提升,而不是現在這樣,處在國際產業鏈的低端。倘若長期如此,按照GDP規模我們是一個大國,但卻永遠不是一個強國。

  此外,我們還需要加大海外投資。通過海外投資,一方面可以緩解國內消費需求的不足與貿易收支持續不平衡的狀況;另一方面,將有助於利用國際市場的各種資源,從而提高我們的社會福利水平。(記者肖明 楊麗娟)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