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智囊闊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葉檀:改革個稅是一場利益博弈

http://www.CRNTT.com   2011-05-12 09:01:00  


 
  另一方面,民眾在維權的過程中,強調中國稅負總體水平過高,因此個稅起徵點應該上調,甚至恨不得取消個稅,同樣不是理性而客觀的態度。稅負高還是不高,取決於政府提供的公共服務數量與品質,一個國家總要向法治稅收國家過渡,在稅收中存在的種種不公平只能通過程序改革加以彌補,而不是徹底取消稅收。
 
  社會的普遍不誠信體現在方方面面,除了有毒食品之外,稅收領域也概莫能外。

  根據5月7日《21世紀經濟報道》的一則報道,據江蘇稅務部門提供的2010年個稅分析報告,在江蘇繳納個稅的人群中,月收入為2萬-4萬元的群體僅為7000人,而月收入為4萬-6萬的人群只有1916人。而江蘇省GDP占全國十分之一、財政總收入過萬億、一般預算收入過4000億。

  通過江蘇省的案例基本可以得出如下結論。個稅通過工資徵收,遠未形成主動申報機制,偷漏稅者數量十分龐大。
 
  在江蘇450億元的個稅收入中,54%為工薪所得,另外46%的份額中,股息紅利所得占比最大。大部分人沒有申報自己的真實收入,月收入1萬以上的“自行申報個稅”人數約21萬人,月收入2-4萬的群體在7000人左右,月收入4萬-6萬的人群則不到2000人。這樣的數據讓人感覺不是江蘇的數據,而是青海的數據。而對三產216億元個稅收入的細拆中,位次分別為“居民經營和其他服務”、“金融”、“批發零售”、“租賃和商務服務”,合計占比超過60%,其中金融業貢獻個稅38億元,房地產從業者只繳納了24億元個稅,占比5.3%。我們可以相信,如果仔細追查,金融業者與房地產業者將成為避稅大戶。
 
  非公開財政體制與富翁的避稅,是阻礙公民個稅意識形成的巨大絆腳石。當政府部門屢屢傳出天價餐會時,當稅務部門的建築總是成為地方上最醒目的小白宮,當自己從小的玩伴從事房地產發財卻按照3000元的月薪納稅時,沒有哪個納稅者會甘心情願合盤托出自己的收入。中國的改革牽一發而動全身,大到建立公平的稅收體系,小到個稅、燃油稅改革,都與公開、透明的財政體制息息相關,與嚴厲的懲罰機制息息相關。

  政府與納稅人雙方均不誠信,政府的不誠信體現在遲遲不公布三公消費,對於部門的消費諱莫如深,並且時常以一些可笑的數據失信於民;而納稅人的不誠信體現在偷稅、避稅、企業主給自己開極低的工資,將一切消費納入經營成本。要打開這個死結,占據權力主動者必須首先自改革,當各個部門的一草一紙的費用全部展現在納稅人面前時,不必任何公關,政府的信用自然建立。而此時對偷稅、避稅者的懲罰將得到大多數人發自內心的擁護。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