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劉道玉:一蓑煙雨任平生

http://www.CRNTT.com   2011-06-04 09:59:24  


 
  九月二十四日,劉先生為其新著《一個大學校長的自白》發行專程赴京,二十五日在泰康大廈十一層會議室舉行了座談會,武大北京校友會主辦了這次活動。武大校友來了一百多人,許多人甚至是從鄭州,上海,沈陽專程趕來的。儘管會議的組織者一再告誡會議室可能不夠用,不要帶更多人,但許多人仍源源不斷聞訊前來,主辦者只好在會議室外的走廊上再擺上幾十把折叠椅。我利用自己上午和劉道玉校長去拜訪經濟學界泰鬥於光遠先生的機會,打電通知了好友姚國華。姚雖不是武大校友,他畢業於蘭州大學,現在華工任教哲學,但他也是劉校長的多年好友。
 
  會議是熱烈的,許多人爭先恐後的發言,精彩異常。《女大學生宿舍》的作者俞杉在麥克風前激動的流下了熱淚。大家在回憶,回憶那個美好的年代,一個美好的校園,一個美好的校長。在熱烈的氣氛中,我們仿佛又回到了八十年代,又看到了珞珈山,櫻花大道,在我們眼前晃動著“路石校長”那挺拔,瀟灑的身影,一幅幅令人激動的畫面…。
 
  整個會議我沒有發言,儘管李為不斷地在我身邊鼓搗,我還是選擇了沉默。現在的我,更傾向做一個安靜的聽眾,更喜歡觀察,喜歡思考。
 
  對那天的座談會,我事後的評論是,情感多於理性。
 
  座談會的熱烈,實際折射了大家的思想定格在那個年代,定格在對那個年代的美好追憶。那是八十年代之初,經過了十年動亂,打倒了四人幫之後,是一個少有的積極向上,政治清明的年代;一九七七年恢復高考,大學重新在人們心中燃起神聖之火,讀書有用了!讀書可以報國!一代青年學子心中充滿激情,一股民族正氣在上升,……在這個特定背景之下,美麗的校園,全國最年輕的校長,在青年大學生純潔的心中被定格為一個浪漫的情結,這就是“武大情結”
 
  但是,我感到大家在熱烈追憶的同時,忽略了對劉道玉這個歷史人物的理性分析。
 
  對於武漢大學,對於中國的教育,對於中國的改革事業,劉道玉先生都是一個歷史人物,是一個符號,他代表了一個年代,他是一個時代的英雄。這個符號背後包含了許多太深刻的內涵。對這個七十多歲的老人,我們不僅僅需要對他的安慰和讚揚,更需要一種理性的條分縷析。
 
  就這個主題,我和姚國華通了幾次長長的電話,他後來發給我的郵件中說:“我要說的是,道玉先生的悲劇,決不是他個人的悲劇,而是一個民族的悲劇,一個時代的悲劇,這是一個中國人還沒有走出,而且還將深深的影響著一,兩代人的悲劇”,姚國華是很有見解的。
 
  劉道玉是一個多棱面的歷史人物,作為武大校長的劉道玉;作為教育家的劉道玉;作為改革者的劉道玉;乃至作為學者,作為化學教授的劉道玉……,我感到無論從那一個角度來寫他,都是有很多素材,都會很飽滿,很高大;但我也感到,在這些角色的背後,劉道玉還有一個更綜合更抽象的形象,一個從人格精神角度去把握的形象,一個其他人尚未去描寫,去觸及的形象,那就是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劉道玉。
 
  什麼叫知識分子?或者說知識分子的內涵是什麼?首先我們必須界定一個定義。
 
  翻閱書籍,去電腦上搜索,關於知識分子的定義可謂浩如煙海,不免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是我想,作為一個知識分子的概念,必須要滿足幾個基本的條件:
 
  第一, 知識分子必須是社會良知的代表,向社會表達正義和良知的聲音;
 
  第二, 知識分子具有獨立的人格精神,他們不依附,追求人格獨立和自由表達,正如路易斯.科塞所說,知識分子“是為了思想而不是靠思想生活的人”;
 
  第三, 知識分子不盲從,他們是真理和權威的挑戰者。正是知識分子階層對所謂“真理”和“權威”的不斷挑戰,才使社會不斷進步,人類不斷自我革新。
 
  這些定義當然有待討論,但我的這些定義僅僅是作為一種鋪墊,一種對劉道玉先生描述和把握的鋪墊。

  劉校長離京後,我把他的送的書認真的讀了一遍,有幾個情節印象極深,其中一個是“生不願封萬戶候”。講到他作為國家教委領導候選人,作為團中央第一書記候選人,作為武漢市市長候選人前前後後所發生的一些事情。當然有些事也不乏傳言,但是在任武漢市長這一事中,中央書記處是已經有定案,派時任中央辦公廳副主任的陳柏村前來徵求意見的。但他竟然“上訪要求不當市長”;在北戴河,李鐵映接見,承諾其擔任國務院領導下的教育改革與發展規劃小組的負責人等…,亦被其婉拒。
 
  為什麼不願當官?這是許多人對劉先生的一個疑問。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