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劉道玉:一蓑煙雨任平生

http://www.CRNTT.com   2011-06-04 09:59:24  


 
  劉道玉能否成為費希特?能否成為福澤渝吉?今天來討論已經沒有意義,但是可以肯定的是,一個民族的復興,沒有一所完整文化意義上的大學,一所獨立於政治立場和意識形態之外的自由表達的大學,沒有一個以這所大學為核心的文化中心,幾乎只有失敗一途。
 
  我想,如果我們保持了在打到四人幫以後那段清明的政治,如果我們保持了八十年代中國人心中的激情,如果我們保持了大學高考制度恢復而振奮起的民族精神,如果我們能讓大學自由的表達,而不是整天神經衰弱的“反自由化”,如果……,如果….., 那麼,劉道玉,或者張道玉,李道玉的確有可能成為費希特,成為福澤渝吉,成為又一個蔡元培的。可惜的是,這一切都不存在,這就姚國華所說的“悲劇”的含義。他在後來發給我的郵件當中悲憤的說:
 
  “這是在中國,在一個只顧經濟建設的中國,一個以跟蹤別國為發展之路的中國,一個由一幫愚昧的,鼠目寸光的經濟學家主導的中國,一個以GDP為轉移的中國,一個居然想的出以大學產業化來拉動GDP成長這樣荒誕主意的中國。
 
  “在這裡,人是不需要擁有自己大腦的,大學僅僅是服務於經濟目標的工具,而且由於眾所周知的原因,大學獨立的思想和創造力,不僅不是經濟發展所需要的,而且還構成對政治穩定的威脅。這樣,大學的命運就可想而知了。”
 
  我需要補充的是,由於社會的“泛行政化”,大學正在日漸退化,退化成一個部門,一個社會單元,甚至退化成一個掛著“副部級”或“正局級”牌子的文化行政衙門。
 
  座談會後,我把劉道玉先生請到我家住了一晚。在北京西郊,一個綠樹環繞,“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的所在,我們進行了長談。
 
  他告訴我一件往事,1985年武漢大學為土地問題和臨近一所大學產生糾紛,被人狀告到省委,要求省委出面協調。因為省委書記最寵幸的秘書畢業於那一所學校,估計在人前人後說了許多閑話,劉道玉發現自己一開始就處於不利的地位。
 
  先是開會並沒有在前一天通知他,所以他按照原計劃去同濟醫院看望一位住院的武大老教授,待他匆匆趕到會場,已是姗姗來遲,封疆大吏臉色自然不好看。
 
  會議中,劉校長對對方的指責據理力爭,省委書記大為不悅,批評他“以勢壓人”。劉說:XX同志,你用詞概念欠妥,武大是一所大學,XX大學也是一所大學,我們是平等討論問題,何來壓人之勢?把書記嗆的啞口無言。
 
  最後這位書記說,省委決定把這塊有爭議的土地收歸政府管轄,劉大聲抗議:中國自古以來都是政府撥土地給大學辦教育,哪有政府從學校收回土地之事?!如果是你個人的意見,我表示反對,如果是省委的決定,我懇請省委慎重決策,真要出此下策,我決不執行!說罷,拂袖而去,會議不歡而散。
 
  八八年劉校長被突然罷免以後,還是這位書記托人帶信,表示很希望和劉見一面,在他的辦公室好好談談。劉轉告說,我現在已是一介平民,無事可談,如果真的要談,請XX同志步行到武大來,我願意見他,他如果坐車來,我不見!
 
  道玉先生就是這樣一個人,他在強權面前,在達官貴人面前,總是一副傲骨,一副知識分子的傲骨。一副很讓人不舒服的傲骨。
 
  寫到這兒,也該擱筆了。瀏覽新聞,突然發現網上一則出自燕趙都市報的文章,標題是《是什麼在拖我國全球競爭力的後腿?》文章說,世界經濟論壇發布全球競爭力報告,中國的排名從去年的46位下降到49位,而且是連續3年下降。
 
  為何逐年下滑?文章說,一個重要的原因是基礎科教領域投入不足和技術創新環境的缺乏。人們的聰明才智受到體制性的壓抑所致。
 
  由此我想到劉校長的教育思想,他從80年代初起,就呼籲大學應當把培養學生的創造能力放在首位,以後又提出創造性的人才觀。他在武大任校長期間,為了實施培養創造性人才的目標,提出培養大學生的金牌精神,營造民主、自由、開拓、創新的學習研究風氣,大力推行教育改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我想,這是不是也體現了一個知識分子的遠見卓識呢?
 
  (時間:2011-06-03 來源:文化縱橫)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