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國際視野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 
劉道玉:一蓑煙雨任平生

http://www.CRNTT.com   2011-06-04 09:59:24  


 
延伸閱讀:教育家劉道玉再次呼籲大學去行政化
   
  口人物簡介

  劉道玉:1933年11月生,湖北棗陽人,著名教育家、化學家、社會活動家。1977年,出任國家教育部黨組成員兼高教司司長,為高教戰線上的撥亂反正和恢復統一高考起到了很大的作用。1981年至1988年擔任武漢大學校長,是當時中國高校中最年輕的一位校長。1988年3月6日,劉道玉因“任期已滿”被免去武漢大學校長職務。

  劉道玉《徹底整頓高等教育十意見書》

  一、廢除自學考試制度;

  二、取消不合格的在職研究生學位;

  三、砍掉一半大學的博士授予資格;

  四、大學必須與所謂“獨立學院”脫離關係;

  五、讓成人教育回歸職業教育;

  六、停止大學辦分校;

  七、整頓大學的科技開發園和研究院;

  八、實行教授定編制;

  九、砍掉2/3的大學出版社和學報;

  十、整頓“大少爺作風”,嚴查大學財務支出。

  他曾是全國最年輕的大學校長,卻在22年前提早被免職。他是新中國高等教育興衰的見證者,今年78歲,右耳聾了,右手也不能寫字了,但他依然不停地為中國教育改革呐喊。繼出版《一個大學校長的自白》後,前武漢大學老校長劉道玉先生的新作《中國高校之殤》付梓。在該書的序言中,劉道玉說,他熱愛教育甚至勝過了自己的生命,看到大學之亂象,倍感痛心疾首,之所以寫文章痛斥歪風,實乃良心驅使。

  為什麼我國高等教育改革寸步難行?問題的根源就在於教育部大一統的集權領導體制,壟斷了一切教育資源。

  記者:您的新書《中國高校之殤》,從字面意思來看是,您認為中國大學精神已死?

  劉道玉:“殤”本來是指死亡之意,我是借用“殤”字來形容我國高等教育在“大躍進”中所受到的傷害,用“殤”字來形容大學精神喪失是恰當的。不可否認的是,我國傳統的大學精神已基本死亡,包括嚴謹的科學態度和實事求是的學風也都蕩然無存了。學風乃是學術生命之源,學風正,則學術興旺,而學風壞,則學術凋零。我國高教上的種種弊端,都與大學精神喪失息息相關。

  記者:您認為目前中國的大學變革,最首要的是解決什麼問題?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