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政魁解剖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 
改革開放還會使中國經濟高增長20年

http://www.CRNTT.com   2013-10-30 09:38:26  


依靠改革、創新,中國經濟還會高速增長20年。
  中評社北京10月30日訊/2012年開始,經濟增長出現了下行態勢。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劉世錦等學者認為,7%左右和以下的速度,將成為今後中國經濟增長的常態。但是,中國真正的城市化水平至多有35%,日韓台在此水平到65%的城市化推進階段,國民經濟處於高速增長狀態,按照國際經驗,中國大陸沒有到低速增長的時候,也不應過早進入低速增長階段。林毅夫等學者則確信,中國8%的速度,還可以增長20年左右,他近期提出的政策建議是加大綠色產業和基礎設施等投資。

  經濟參考報發表中央黨校國際戰略研究所副所長周天勇文章表示,出口拉動經濟增長的力量越來越弱,僅僅依靠加大投資頂替出口衰勢,未免又會重蹈2008年後消費和房價嚴重通貨膨脹的覆轍。那麼,出路究竟在哪里?依靠改革、創新,中國經濟還會高速增長20年。

  增長困境的深層次症結究竟在哪里

  文章分析,中國經濟發展目前產能過剩、投資與消費失衡,增長速度失去消費需求拉動力,其症結在於在政府消費和居民消費結構中,居民消費乏力。2013年執行中央“八項規定”後公款消費趨冷,而居民消費不能替補,增長速度受一定的影響,就是一個很好的佐證。

  那麼,為什麼投資與消費失衡,為什麼實際城市化水平只有35%的階段上,會發生許多行業的產能過剩?背後是城鄉居民收入決定的可支付能力和總量。

  而從收入分配的流程看,(1)以大資本、大企業、大項目為主的發展方式,前者創造的國民財富主要是大、中資本所得,是稅收,國民收入主要流向了富人和政府;而創業不足,忽視小企業發展,則使創業者和勞動者不能在創造財富的同時分配財富,中等收入人群少,因失業而收入低和貧困的人就多。

  (2)城市化不僅是人口從農村農業向城市和非農業轉移,而且也需要土地隨之向城市和非農業再分配。這個過程中,由於規模經營和土地的用途發生變化,土地從農業生產資料,轉變為資產,帶來巨大的衍生和增值利益。日韓台在這樣一個過程中,其利益在農民、政府、用地商之間得到了合理的分配,相當多的農民得到土地資產的一部分收益後,能用小本創辦小企業,能到城市中購買得起住房。而在中國農民幾乎沒有獲得城市化土地資產增值帶來的利益。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