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香港政府發債 須作充分準備

http://www.CRNTT.com   2009-07-12 10:47:41  


香港政府大舉發債要避免對市民利益造成深遠傷害
  中評社香港7月12日訊/《大公報》今天登出讀者文摘“政府發債須作充分準備” 。作者表示:“香港政府大舉發債事涉香港全體市民,負債須由香港納稅人共同承擔,故此對政府發債搞活債市的效果認為必須具備詳盡充分的立論和論證方可,否則稍有差池,可能對香港市民利益造成深遠損害。”文章内容如下: 
 
  閱畢貴報7月6日刊登財經事務及庫務局局長陳家強的《政府發債推動債市發展》一文,本人深感香港政府大舉發債事涉香港全體市民,負債須由香港納稅人共同承擔,故此對政府發債搞活債市的效果認為必須具備詳盡充分的立論和論證方可,否則稍有差池,可能對香港市民利益造成深遠損害。

       長遠而言搞活債市

  陳局長鴻文以新加坡為例,作為政府債券市場帶動整體債券市場的體積,可惜光有增長倍數而未見具體數字。如果新加坡整體債券市場的體積總量仍遠未達到起碼的規模,則其高增長倍數未能當作成功的標誌。而且如陳局長所言,美元債券市場在國際間一市獨大,而有大規模發行國債的國家又豈止美國?如此政府債市的建立又如何能促進整體債券市場的體積呢?再者政府債券的投資和企業債券的投資風險回報相差頗大,有什麼研究證明政府債券的投資者和企業債券的投資者關係呢?凡此種種有關政府債券市場和整體債券市場關係的疑問,當局仍需作出充足的論證。

       別成公共財政包袱

  至於美元債券市場在國際間一市獨大的原因,政府債券市場的作用佔多少似乎未有定論。查美元為全球貿易及儲備貨幣,而很多企業發債體的主要交易貨幣均為美元,故此美元債券融資的貨幣錯配(currency mismatch)問題最少。人所共知港元投資需求大,但是港元企業債券的發行稀少更加令人覺得另有問題所在,到底港元投資需求是在政府債券還是企業債券,香港的企業以發債作為融資手段其數量和佔總體融資比例是多少,香港的發債企業主要交易貨幣又是什麼呢?如果港元債市的投資者興趣不在企業債券,或者發行港元債務會令香港的發債企業有很大的貨幣錯配問題,又或者香港的企業不以發債為主要融資手段,則政府大舉發債的效果必更將成疑。再者在金融海嘯後的今天,環球貿易關係的重新塑造正在發生,人民幣的地位急速提升,到底港元債市還是人民幣債市更合理,還是一個很大的課題,香港是否有必要立刻投放大量資源發行政府債券呢?

  猶記當年曾蔭權先生為財政司司長時,為搞活債市而放寬債務證券公開發售手續限制,政府的五隧一橋債券並未能形成活躍的二手市場,而至後來迷你債券事件的發生,雖不能都怪罪在放寬債務工具公開發售限制之上,惟前車之鑑猶在目前,假如政府發債只能滿足部分機構投資者的投資需要,而長遠不能達到把債市搞活的效果,則可能徒負利益輸送之名兼公共財政包袱之實,希望政府當局與陳局長及各位香港市民慎重考慮,再作詳細論證方行讓政府發債上馬。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