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頁 ->> 焦點專題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 
蘇貞昌是否及何時會調整兩岸政策

http://www.CRNTT.com   2012-08-09 09:07:29  


 
  三、蘇貞昌的兩岸政策基本主張

  蘇貞昌在兩岸政策上的主張,向來存在著兩面性。一方面,他作為民進黨的創黨元老之一,“台獨”理念已經深入骨髓。雖然他一直以來很少發表有關兩岸政策的言論,因而有人認為他是“模糊化”,但卻不能掩飾其也是“台獨”基本教義派的本質,只不過是因為他過去的實踐活動多是在於地方行政方面,而“沒有機會”發表而已。但另一方面,正因為他以往的實踐活動主要是在行政範疇,因而為了爭取政績,卻又不排斥兩岸經濟交流合作。尤其是在他出任“行政院長”期間,在遭受連戰、宋楚瑜、郁慕明等在野黨領袖紛紛登陸進行“和平之旅”,國共兩黨也達成了《兩岸和平發展共同願景》共識,北京更是向台灣民眾送出多項“大禮”的壓力之下,他也召開了“經續會”,頂住了台聯黨(尤其是作為台聯黨不分區“立委”的賴幸媛)的壓力,力圖將陳水扁前一年的“積極管理,有效開放”,矯正為“繼續開放,有效管理”,對多個赴大陸投資項目標準進行了“鬆綁”。由此可見,蘇貞昌的大陸政策主張,在政治上是較為保守,不會鬆動自己的“獨派”立場,至多是在程度上不會那麼頑固不化而已;但在經濟範疇上,則是較為開放,不反對加強兩岸經濟交流合作。

  實際上,蘇貞昌作為民進黨創黨元老之一,長期以來堅持“台灣是主權獨立的國家,主權屬於二千三百萬人民”的立場。在陳水扁執政的八年期間,他就曾在“行政院長”、黨主席的不同職位上,積極配合陳水扁的各項“台獨”活動。雖然是“屁股指揮腦袋”,但也與其腦袋深處本來就潛藏著“台獨”意識密切相關。雖然他沒有自己的“台獨”,但後來被蔡英文拿來發揮的“台灣共識”,就是由他最先提出的“隱性台獨”理論。即使是他當選民進黨主席,聲稱要調整兩岸政策之後,所構思的恢復中國事務部及設置中國事務委員會,也是堅持要使用“中國”一詞,而拒絕改為“大陸”或“中國大陸”,以至是“兩岸”,可見其受“一邊一國論”影響之深。而且,蘇貞昌對大陸一直懷有較深的敵意,在其出任“行政院長”期間,曾多次大談“中國威脅論”,主張台灣應發展自主“國防”,並阻止大陸對台灣的“政治滲透”。

  但正如前述,蘇貞昌在兩岸經濟範疇,卻有較為明智的作為。即使是在政治領域,他在當選黨主席之後,也有一些較為理智的談話,包括在堅持“台灣主體性與安全性”的前提下,漸進、穩步開展與大陸的政黨、經貿、人員交流,並以對話代替對抗,以應變代替不變。他也不反對民進黨高層公職人員在有條件的前提下登陸交流,甚至聲稱自己也可在不設前提之下,以黨主席的身份登陸訪問;而倘溫家寶總理卸任後到台灣訪問,他也將以“卸任行政院長”的身份作陪。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