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辦:中國評論通訊社   
首頁|頭條|焦點|大陸|臺灣|港澳|國際|美國|兩岸|華人|經濟|財經|軍情|社會
人物|文萃|圖片|文化|娛樂|評論|社評|快評|分析|專論|網評|外電|智庫|智囊
專題|專訪|專頁|周邊|東亞|出版|編譯|網書|數據|動態|電訊|名家|記者|簡介
  
設為首頁】【】【中評郵箱

中共五代領導集體對台決策與方針
  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建黨100周年。回顧和紀念中共建黨百年歷史,可以看到中共五代領導集體為實現國家統一大業,嘔心瀝血,殫精竭慮,一代接一代不斷努力推進。如今,中共確立并始終堅持的“和平統一,一國兩制”對台方針,正是中共領導集體作出的極具科學創意的重大戰略決策。在這個過程中,中共做出的一系列對台決策與政策,充滿了高超的政治智慧與遠見卓識,體現了堅定的“必統”意志、決心和信心,蘊含著對廣大台灣同胞的無限深情與關愛。……
台灣中間選民基本情況及其認識誤區探析
  中間選民是影響台灣地區選舉和政局走向乃至兩岸關係的重要力量。我們過去對中間選民的認識不足,存在諸多誤區,對其投票傾向把握不定。面對當前兩岸關係的嚴峻複雜形勢,準確把握台灣社會脈動、持續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需要我們對台灣中間選民有更為科學的認識和深入的研究。兩岸分裂的特殊政治環境使得台灣中間選民既具有中間選民的共性,也具有獨特性。本文結合理論界關於中間選民的認知以及台灣的特殊性,對台灣地區的中間選民作如下界定:在台灣地區的選舉政治…
台灣人為何不相信美國的“中國威脅論”
美國的戰略操作看似保護台灣,但卻被台灣民意認為是在“利用台灣”。反倒是希望與大陸維持對話交流的民意卻高達77.9%,這可以解讀台灣民意相信美國保護台灣並不真實,但是中國說要維持兩岸和平發展,卻讓大部分台灣民衆所相信。……
堅守一中原則的戰略底線
  站在大陸立場,已有70多年歷史的一中原則,被視為處理兩岸關係的定海神針,其政治權威決不容否認。既然台海雙方“一個中國”的立場再一次被人為拉大,那就有必要對一中原則的形成及法源基礎,作一番更具有針對性的深入探究。……
拜登新政與後疫情時代的兩岸思考
中美戰略競爭固然仍將深刻影響今後兩岸關係的發展,但對兩岸雙方而言,美國因素終究衹是外因,更根本的關鍵仍在於兩岸彼此的互動,以及雙方是否共同展現智慧與決心。“在危機中育新機、於變局中開新局”,以相互包容、理解、友愛與建設性態度,為後疫情時代的兩岸關係開啟新的里程,並共同探索出一條可長可久的兩岸和平共處、互利共贏之道。……
“台獨”話語霸權的建構及其對台灣社會的統攝與整肅
  近二三十年來,台灣文化領域的“去中國化”是一個從未中斷且不斷強化的過程,在“中國”與“台灣”的政治拉扯中,國家認同變成“是一項要求、一種道德命令”,經過長期的洗腦、媒體的催眠,台灣意識已經內化、深植庶民百姓心中,上升為“社會共識”、“全民共識”,擄獲越來越多民衆的支持。與之相應,“台獨”話語強勢崛起并被賦予無限統攝力,尤其是在以年輕人為主場的社會運動中,台獨話語霸權已經展現了其主宰一切、所向披靡的“道德”能量。在2016年和202…
台灣村里長在兩岸關係交流中的角色與功能
  村里長在兩岸互動中的確扮演著相當重要的角色,並且在兩岸關係中發揮了相當的功能,且其角色與功能已愈趨多元化。歸納其扮演的角色包含有關係緩衝、中間承轉、資訊交流平台、政策諮商等;發揮的功能則包含有增進相互瞭解、逐步化除隔閡、彌補政府部門從事兩岸交流之不足、開拓與創新、擴大社會參與等。……
台灣大專院校中的“中國研究”課程回顧與發展
  近年來中國研究成為顯學,和中國崛起、各國亟欲瞭解中國以有利於未來與中國互動合作之背景息息相關,甚至可以說是在“需求”之下而產生的榮景。既然如此,瞭解“需求”究竟為何,理應是大學階段的中國研究教育所應該傳授的內容之一。倘若能讓學生在學期間,即能掌握若干市場的需求,勢必能提升渠等未來在就業市場上的競爭力。在“基礎性”方面,學生在獲致基礎性的知識之後,可以將這些知識作為進一步深造或自行研究的墊腳石,而非僅是片斷零碎的理解。而最後不論學生…
內外環境巨變之下台商赴大陸投資的發展態勢與機遇選擇
  美國單邊主義與經濟民族主義的興起、對華全面遏制戰略的確立以及新冠疫情的全球蔓延與影響,國際經濟政治秩序與全球產業鏈、供應鏈進入一個新的重構期,加上海峽兩岸關係形勢的重大變化,深刻影響兩岸經貿關係發展,尤其對台商投資布局產生重要影響,台商對大陸投資面臨許多新的挑戰。另一方面,中國大陸經濟率先復產與復蘇、經濟持續穩定發展、龐大市場與西部內陸地區巨大發展潛力,以及持續開放與經濟雙循環等經濟戰略的推進,對台商又是難得的歷史機遇。如果台商能…
國民黨大陸政策的迷思與正道
  “九二共識”是將兩岸問題視為“內部矛盾”,才有機會處理與解決;唯有正確認知“九二共識”,宣傳“九二共識”對台灣的“和平與發展”價值,國民黨才有可能東山再起,台灣安全與人民發展才有可能確保。事實上,國民黨要走出被民進黨撥弄的兩岸“敵我矛盾”迷思,回歸頂多衹是“內部矛盾”的兩岸關係,進而要從“求同存異”推進到“求同化異”,則國民黨不但可重拾在台灣的執政權,更可在中美競爭氛圍下,造福兩岸芸芸衆生,共享榮耀的中華民族偉大復興。……
台灣選舉民意海嘯生成機制初探
  與民進黨、蔡英文當局有著千絲萬縷的自己人公司紛紛介入選舉,蠶食、瓜分數億到幾十億元的宣傳開支,形成利益輸送、肥水不流外人田的政商鏈條。這種瓜田李下的運作,使得民進黨引以為自豪的“民主選舉”或者“公平”選舉充滿了肮臟的銅臭味。民進黨對自身的政商關係始終遮遮掩掩,政客和商人樂得保持低調,公開的政治獻金與選舉開支中涉及的企業,衹是冰山一角。它們與民進黨、蔡英文當局一道成為影響、左右台灣民意的重要力量。……
民進黨當局開放美萊豬政策之政治效應
  民進黨政府並不尊重立法院和在野黨及各地方政府,運用強勢壓制而非溫和開放政策溝通模式,從中央層次不良溝通延伸至地方層級政治互動與治理危機。這不僅惡化政黨間良性互動,也傷及中央與地方關係,毫無助於建立理性政黨政治及中央地方制度性分權。就此而論,開放美萊豬進口政策,適足以提供台灣民眾黨、國民黨以“地方包圍中央”策略之實踐場域,導致執政中央民進黨政府陷入“四面楚歌”治理困境。……
1968-1971年間台灣國民黨當局針對釣魚島爭端的因應
  在1968-1971年間,台灣國民黨當局圍繞釣魚島問題作出種種因應,並產生一定效果,雖未改變美國擅自將釣魚島交給日本、從而導致日本實際控制釣魚島的事實,但不能因此而否定或抹殺國民黨當局的努力。國民黨當局基於兩岸對峙思維模式,弱化了保釣運動的效果。……
台灣獨派的“韭菜革命”恐是南柯一夢
  以民進黨過去一直追殺國民黨不放的操作來看,斷不可能去支持獨派的“韭菜革命”,因為這對民進黨執政來說,不過是革自己的命,對於民進黨想要一黨獨大、長期執政的目標不符合。所以,民進黨雖然支持時代力量通過修改“國徽”的決議案,絕對不可能支持獨派的“韭菜革命”。由此觀之,獨派的“韭菜革命”應該衹是相互的“抱團取暖”,在民進黨以執政為目標的現實主義性格之下,台灣獨派想要藉由“韭菜革命”的手段,達到史詩級的革命目標,恐怕衹會是南柯一夢。……
構建防範、管控與懲治台獨分裂活動的法網
  《反分裂國家法》實施16年以來,在遏制、震懾台獨分裂圖謀,推進國家和平統一,維護台海和平穩定,促進兩岸關係發展方面發揮重要作用。由於台灣的政治生態發生重大變化,特別是主張台獨的民進黨候選人蔡英文2020年再次勝選以來,台獨分裂活動空前猖獗,《反分裂國家法》的實施和運用也面臨嚴峻的挑戰。作者認為,《反分裂國家法》及其相關法,應當分別在台獨分裂活動“未然”“過程”和“已然”三種形態下分別發揮“防範、管控、懲治”的作用;而面對管控當前極…
如何進一步推進兩岸關係和平發展和祖國統一
  在國家尚未完全統一的特殊情況下,中央政府既要有效阻遏“台獨”、維護和鞏固“兩岸同屬一個中國”的現狀,更應逐步將台灣整合納入“一個中國”的治理體系與政治秩序。兩岸融合發展的實踐的過程,也正是不斷豐富和完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的過程。……
紀欣:直接對話才能“化解政治分歧”
  中評社台北3月26日電(作者 紀欣)3月19日上午,透過電視,聽到楊潔篪、王毅在美國阿拉斯加舉行的中美2+2會談上,“訓斥”美國國務卿及國安助理:“中國不吃這一套”、“美國這個老毛病要改一改了”,再從手機看到“兩個辛醜年對比”圖片,驟然想起“蕭瑟秋風今又是,換了人間”這句詩。   中美對話的震撼在國際社會繼續發酵。對於台灣成為焦點議題,吳釗燮說“台灣被關注,對我們是好事情”,綠色媒體也以
努力推動兩岸民間交流的制度性安排
  兩岸關係和平發展的制度性安排需要兩岸各界共同努力實現對制度的認同,良好的社會氛圍和民衆基礎更是對制度性安排的有力保障,不斷加強兩岸民間積極的正面交流,化解兩岸社會及民衆的刻板印象及誤解,打破阻礙、增強互信,切實實現兩岸民間交流的效果和目的,為實現制度性安排提供有利基礎。……
新形勢下兩岸民間對話機制的制度性安排芻議
  新形勢下兩岸關係複雜嚴峻,官方層面的兩岸政治對話機制基本停滯,以民間為主導的兩岸對話交流卻呈現內容豐富多彩、模式與路徑多元、方式方法也多樣的趨勢,充分調動社會各層次活力,是今後對台工作的出發點和著力點之一。因此,我們應加強對兩岸民間對話機制的制度性安排,明確兩岸民間交流對話的特點及基本要求,從政治、經貿、文教、青年、社會等層面對兩岸民間對話機制的安排路徑提出建議,從而實現深入貫徹習近平新時代對台工作重要思想。在深入建構民間對話機制…
台灣青年政治負情緒的演變模式及其對兩岸關係的影響
  政治情緒涵蓋積極與消極兩面,消極的政治情緒會導致社會衝突的加劇,更進一步合理化情緒的“非理性”。台灣政黨數十年的政治社會化逐漸將“台灣意識”灌輸至青年群體中,誤導台青對兩岸關係的正確認知。在多次“情緒刺激-情緒感知”的惡性循環後,其政治情緒以激烈的方式宣洩而出,“太陽花”學運後台灣青年的政治參與意識明顯提升,政治負情緒突出,民粹之風蔓延。其影響力還體現在政黨競爭上,“助力”民進黨翻轉局勢,持續控權,助長“台獨”氣焰,影響兩岸融合發…
   共1193條﹐第12/60頁   首頁   上一頁 下一頁   尾頁 跳轉至第
首頁 | 港澳新聞 | 國際時事 | 兩岸專區 | 軍事聚焦 | 評論世界 | 財經視角 | 文萃大觀 | 中評電訊 | 時事專題
關於我們 | 中評動態 | 招聘人才 | 聯系方式 | 鏈接方式 | 中評律師 | 驗證記者証 | 免責條款
     最佳瀏覽模式:1024x768或800X600分辨率   © Copyright 中國評論通訊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