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孔子在美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06 09:32:50  


 
  甚至,在美國媒體上,連中國也一度被稱為“孔子的國度”。類似的稱呼還有“孔子的文字”,以及“孔子的小眼睛子孫”。

  孔子與華盛頓一起“捍衛著世界和平”

  除了思想,孔子的“本尊”也在不斷漂洋過海,落戶地球另一側的美洲大陸上。

  張濤發現,在抗日戰爭時期,孔子形象的紀念品是國民政府非常重要的外交禮物。銀行家懷特黑德曾經被贈予一尊銀質的孔子雕像;“蒼然長衫、儀態莊嚴的孔子娃娃”,也曾經作為獎品,頒發給向中國捐款的美國人。

  1925年,世界控制鴉片會議上,中國帶來的禮物是一架金絲屏風,上面寫著孔子的名言“四海之內,皆兄弟也”。1941年2月,重慶舉行了一場華盛頓誕辰紀念活動。美國總統特使發言時,眼尖的媒體發現,他身後的壁畫內容是,孔子與華盛頓一起,“捍衛著世界和平”。

  “當時,日本的侵略是中國面臨的最大生存危機,所以在外交領域,政府官員也極力強調孔子的民主與和平思想。”張濤說。

  1937年,中國駐美大使王正廷對《華盛頓郵報》表示,孔子弟子所推崇的“民人”和“社稷”,其實是一種古老的“民主口號”,中國歷來愛好和平,抗日戰爭是一場“民主之戰”。

  著名學者林語堂曾在《基督教科學箴言報》上發表文章說,孔子與美國國務卿科德爾.赫爾相隔千年,卻有著共同的觀點,相信“道德秩序對於和平至關重要”。

  “為了這一共同的民主,中美更應該並肩戰鬥。”林語堂寫道。

  1943年,宋美齡訪美期間,多次引用華盛頓、林肯、耶穌和孔子的話,突出中國的抗戰信念,希望獲得美國的援助。在芝加哥體育場的演講中,宋美齡特別提及孔子的頑強信念,呼籲中美並肩戰鬥,“捍衛我們的理想”。

  孔子無疑增加了這位中國“第一夫人”的魅力。人們在街頭聚集起來歡迎她,一位美國小女孩向《基督教箴言報》的記者說,她覺得,對宋美齡最好的歡迎方式,就是對她高喊“孔子”。

  美國人的確在用“孔子”向中國表示友好。1908年,美國參眾兩院通過議案,同意將中國在《辛丑條約》中所賠償的半數賠款返還中國,用於資助留美學生。1924年,美國國會再一次通過決議,將其餘的庚子賠款用於中國,成立“中國文教促進基金會”,以及美國的“美華協進會”,旨在向美國介紹中國。在1926年費城獨立150周年的慶典上,美華協進會舉辦了一場大型的中國教育展,其主題之一就是“孔子的影響”。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