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孔子在美國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2-06-06 09:32:50  


 
  1939年,時任國民政府行政院長的孔祥熙訪問美國。在此之前,這位“孔子第75代孫”曾經用孔子後人這一身份多次在美國參加活動、發表演講。這一次,他代表國民政府,將兩尊中國傳統的石獅子捐贈給美國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作為“中美友誼的象徵”。

  根據《洛杉磯時報》的記載,這對獅子來自孔子的家鄉——山東曲阜的孔廟。

  7年後,一名密蘇裡大學新聞學院的畢業生來到中國,成為美聯社的戰地記者。這位名叫托平的美國人後來成了普利策獎評委會主席、哥倫比亞大學教授,以及《紐約時報》的副總編輯。而在當時,他是第一個報道解放軍占領南京的西方記者,並且在文革期間第一次被批准採訪了周恩來。

  “那對石獅子對我來說非常重要,念大學的時候,我每天都要經過它們。”多年後,托平在談到這件來自孔子故里的禮物時說,“是它們讓我與中國產生了最初的聯繫,並帶我走進中國。”

  中國人需要用孔子的名字來傳遞好感,美國人也需要借助孔子來表達對中國的尊重

  2002年10月,出訪美國的江澤民主席在喬治.布什圖書館兩次提到了孔子。

  談到熊貓問題時,他引用孔子“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知也”的話,說明自己在這個領域並非專家。在隨後的演講中,他再一次提到了這位中國古代“聖人”。

  “中國先秦思想家孔子提出了‘君子和而不同’的思想。”江澤民說,“……和而不同,是社會事物和社會關係發展的一條重要規律,也是人們處世行事應該遵循的準則,是人類各種文明協調發展的真諦。”

  在5年前的訪美行程中,他以“有朋自遠方來不亦樂乎”來感謝美方的款待。在另一次午餐會上,他強調尊重個人尊嚴和價值是中國人民的悠久傳統,“孔子‘仁者愛人’的思想就是明證”。

  事實上,中美關係近幾十年發展中,“孔子”始終是一個繞不開的角色。

  當兩國處於“冷戰”背景下,這位提倡“和為貴”的老人,也會變成鬥爭的武器。上世紀中期,美國曾經希望通過支持、利用孔子學說,“分解共產主義在亞洲的影響”。文革期間,為了區別於大陸的“批林批孔”運動,蔣介石每年都會高調參加紀念孔子的活動,以彰顯自己的“正統”地位。1968年,台灣當局曾向聯合國贈送一塊大理石碑,上面刻著孫中山手書的孔子語錄“四海之內,皆兄弟也”。這塊石碑一度被擺放在聯合國大廳裡。

  1971年,蔣介石在九月的孔子誕辰慶典上缺席,美國媒體立刻捕捉到這一“不同尋常”的信息。當時,《紐約時報》在報道中猜測說,他也許準備從“總統”的位置上退休了。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