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魯迅“正說”《四庫全書》總纂紀曉嵐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3-05-13 00:13:57  


 
  二是關於紀曉嵐對神怪狐鬼的態度。

  一部《閱微》,每每搜神志怪、屢屢談狐說鬼。面對這樣一些內容,人們在稱奇道妄之餘,自會禁不住發問:紀曉嵐是否真的相信神怪狐鬼之道?平心而論,由於中國傳統文化包含了太多的東方神秘主義成分,也由於紀氏筆下的神怪狐鬼,總是或皮裡陽秋或煞有介事,所以要準確回答這一問題並不容易,一些研究者在這方面也多採取避而不談的態度。但魯迅還是發表了自己的看法:《閱微》的“材料大抵自造,多借狐鬼的話,以攻擊社會。據我看來,他自己是不信狐鬼的,不過他以為對於一般愚民,卻不得不以神道設教。”魯迅的看法無疑是一家之言,但也未必就是不刊之論,細細體味其文意和語氣,我們能夠下一斷語的庶幾是:對於紀曉嵐用“神道設教”以教導“一般愚民”的做法,魯迅並不反感,而是給予了很大程度的理解、寬容乃至肯定。之所以如此,則與魯迅對中國傳統文化,尤其是道教文化的態度,以及他對中國知識分子和底層民眾的了解密切相關。

  魯迅曾說:“中國根柢全在道教”。這意思按我的理解應當是:較之充盈著廟堂色彩的儒家文化和浸透了宗教意味的佛家文化,道家文化更具備民間氣息,也更貼近人間煙火,因此,它無形中適應了社會底層民眾的心理需要,成了他們在高壓和艱窘之中聊以自慰的精神甘露。正因為如此,接受了現代文明的魯迅,沒有簡單絕對地否定道家文化以及它在社會中的傳播和流布——那樣做無異於摧毀底層民眾最後一點精神樂趣,因而是殘酷的。正是在這一意義上,他情願體諒和認可紀曉嵐的“以神道設教”。然而,魯迅又清楚地知道,道家文化畢竟是虛幻和迷信的東西,有著麻醉和欺騙的巨大毒性。這當中的曲直利害,民眾可以暫且不論,但知識者卻必須洞悉在先,真相在握,最終引領民眾的覺悟。這庶幾是“偽士當去,迷信可存”(《破惡聲論》)的終極意義。大約正是基於這樣的認識,魯迅不無推測和想象地判斷:紀曉嵐“是不信狐鬼的”。這時,魯迅實際上是將自己對知識分子的某種期待,送給了紀曉嵐。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