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博士(中評社 沈而忱攝) |
中評社香港8月31日電(記者 沈而忱)《粵港澳大灣區發展規劃綱要》至今公佈已經兩年半,香港參與大灣區建設的成效如何?還有哪些地方可以改進?下一步該如何進一步融入大灣區?對此,中評社專訪了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研究總監方舟博士。
方舟表示,國家看到了香港和澳門的深層次矛盾,大灣區的目的之一是為港澳創造一個直接連通的腹地,幫助它們解決發展問題和深層次矛盾。大灣區建設的最大挑戰,在於粵港澳三地制度不同、貨幣不同、法律制度不同。雖然地理上很近,但是很多規則不能銜接,商品、人員、資本、資訊等跨境要素流通存在相當大的挑戰。如何讓要素能夠相對便利地流動、如何推動跨境制度對接,是大灣區建設的重要任務。
方舟指出,新界北有極佳的區位優勢,是“大灣區國際科創中心”中最具策略性價值的地方。因此,港府應對新界北有整體規劃的思維,善用多塊臨近土地的地理位置和資源,並以“交通先行”的思維,提早規劃聯通新界北口岸和港島核心區的鐵路快線。同時,港府亦要突破“房地產模式”、“孵化器模式”等舊有模式,用新的方式來發展河套港深創新及科技園,吸引大型科技公司進駐。
談及港珠澳大橋的“活化”,方舟認為,因應形勢的發展,港珠澳大橋需要調整定位。一方面通過開放大橋予所有香港車輛、對口岸人工島的重新規劃和增加功能、港澳兩個機場互相聯動配合等方式,實現車輛和人流便捷通關。另一方面,大橋已在物理上聯通了港珠澳三地的旅遊資源,三地政府可以考慮將旅遊資源整合起來,打造旅遊品牌,使大橋及橋頭三地成為區域內有名的旅遊區。
方舟博士是香港一國兩制研究中心總研究總監,擁有多年公共政策研究經驗,主要研究領域為經濟發展、產業政策、國際關係、以及內地和香港的區域發展規劃等。此外,方舟還擔任了多項公職,包括香港特區政府的內地經貿合作諮詢委員會貿易配套措施專責小組召集人、香港大嶼山發展委員會委員、深圳市政府國際化建設顧問委員會委員、深圳市政協委員及深圳前海、珠海橫琴、東莞濱海灣諮委會委員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