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河間驢肉”打假,建立長效機制是關鍵
http://www.CRNTT.com   2018-01-10 23:50:21


  針對媒體刊發的調查報道《黑作坊制售假“河間驢肉”銷往北京》,河間市1月8日召開驢肉加工行業專項整治行動工作會議,決定在全市範圍內進行拉網式排查整治,對制假售假者依法嚴處,同時嚴肅問責失職瀆職的有關人員。

  被冠以“中國驢肉火燒之鄉”的河北河間,正掀起一場力度空前的自我救贖。盡管遲了些,但亡羊補牢為時不晚。河間對待問題的態度首先值得肯定,但驢肉火燒之鄉需要的不只是一次專項整治行動,建立長效機制才是關鍵。

  “假驢肉”黑幕令人觸目驚心。據報道,河間多個家庭作坊甚至正規企業都會利用騾子肉、馬肉、豬肉冒充驢肉。除了河北省內,這些“假驢肉”每天也被成批量發往北京等地的各個驢肉火燒店。媒體直言,有著數百年歷史、被列入河北省級非遺名錄的“河間驢肉火燒”,正面臨一場形象醜聞、生存危機。

  若說監管屍位素餐,相關部門可能倍感委屈。事實上,社會對河間“假驢肉”的質疑由來已久,河間也多次重拳出擊,盡管一次次專項行動取得了一定效果,但終難免一陣風之嫌。若說監管已盡力,恐怕也難以服衆,“驢肉造假”在當地是公開的秘密,大量黑作坊“白天煮馬肉,晚上煮豬肉”,并形成了一條完整的“黑色鏈條”,如此肆無忌憚,監管部門還好意思說一顆老鼠屎壞了一鍋粥嗎?

  除常規的拉網式排查、查找日常監管漏洞、依法嚴處制假售假者外,這次專項行動還有兩個亮點,一是本著處罰多少獎勵多少的原則鼓勵發動群衆進行舉報,通過重獎發動群衆參與打假的積極性;二是啓動問責機制,嚴肅問責失職瀆職的相關單位和人員。這次行動可謂雷霆萬鈞,大有山雨欲來風滿樓之勢。

  但願這次不會落入以前專項整治行動的窠臼,真正做到動真格、嚴抓嚴打嚴問責。但食品安全監管執法不可能畢其功於一役,“雨點”再大也難以一勞永逸,建立完善的常態化、制度化的監管機制才是真正的考驗。專項行動後,應及時總結經驗教訓,將行之有效的具體舉措上升為制度機制,以防止造假死灰複燃。

  類似驢肉火燒之鄉的形象危機并非個案,一些地方食品品牌也不同程度面臨著類似問題。在有“史上最嚴”之稱的食品安全法已實施兩年多的今天,“河間驢肉”事件再敲警鐘。(來源:德州晚報 作者:陳廣江)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