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傳承特色最需要的不是“煎餅餜子分會”
http://www.CRNTT.com   2018-03-21 15:57:07


  制定地方特色食品的行業標准,很多地方都曾做過,比如早在2000年,甘肅省質監局就發布了《蘭州牛肉面標准》,標准成品面要求面粗直徑0.1厘米、肉丁1.5厘米方塊大小均勻。另外,諸如河北驢肉火燒、江蘇揚州炒飯、武漢熱幹面、西安肉夾饃等也都制訂了標准,不一而足。

  制訂地方特色食品標准,只要不是強制標准,而是一種指導性標准,也無可厚非。這種做法對於市場是一種引導,對於消費者來說,也更方便認清正宗與非正宗的區別,能够避免魚龍混雜,影響傳統小吃的傳承。

  但成立“煎餅餜子分會”,而煎餅攤主入會還要交納會費,這樣的做法就值得警惕了。“煎餅餜子分會”入會第一年免費,之後需要交納費用,副會長單位以上500元一年,會員單位300元一年。入會以後還會頒發會員證,攤主在制作煎餅的時候需要把標牌戴上,還會統一穿戴圍裙、帽子和口罩等。成立這種收費的“煎餅餜子分會”是否必要?這種做法更像是在采取強制措施對煎餅餜子市場進行“規範”。煎餅餜子裡面包火腿、遼參等配料,雖然這可能不是傳統的煎餅餜子的做法,但不能因此就對不正宗的煎餅餜子進行打壓。要看到,這些包著火腿、遼參等配料的煎餅餜子有市場,可見受到部分消費者的喜愛,一種食品要能傳承發展下去,也不能故步自封,不能守舊。

  行業協會可以制訂相關指導性標准,但不能真的讓這一標准“一統江湖”,而應該把選擇權交給市場、交給消費者。再者,“煎餅餜子分會”收取會費,這種做法也有可商榷之處。

  參差多態乃是幸福的本源,對食品來說也是如此。國內消費升級步伐加快,在飲食方面,消費者的口味也是變得越來越繁複,要能匹配消費者需求,更不能對消費市場給予過多限制。那些煎餅餜子裡包的火腿、遼參等配料,或許正是市場正常發展的結果,是消費者的選擇,不能讓“煎餅餜子分會”不僅沒能對煎餅餜子進行規範,反倒成了煎餅餜子發展的絆腳石。對煎餅餜子等食品真正應該做的,是嚴把食品安全關,比如做煎餅餜子時油和面的質量“正不正宗”、安不安全,這才是應該重點關心并解決的問題。(來源:濟南時報 作者:戴先任 本文略有删節)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CNML格式】 【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