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中國當代文學無需靠諾貝爾獎證明自己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03 00:05:00  


 
  解放周末:您認為學者怎樣才能回到學問的本身呢?

  王德威:作為一個學者,應該要擇善固執,敢於與眾不同,也需要不斷地自我反省的自覺。知識分子的責任應該是化簡為繁,讓問題複雜,這是我們的能量所在。當然這個“繁”,不是人事上的,而是指學問本身的複雜。換句話說,就是更深入。

  解放周末:也就是學問的深度。但不少人在感慨:當前學界有一種“學術前進,思想退場”的傾向。

  王德威:思想是必須要存在的。我們學者訴說他人的意見,傾聽自己的心聲,更交代不由自主的雜音。這一切最後的升華或者沉澱,就是思想。

  解放周末:不同的視角,會產生不同的命題與思想。海外學者對中國、對中國文學的研究,就為中國本土學者切入研究提供了不同的路徑。您能否介紹一下目前海外漢學的現狀與動態?

  王德威:海外漢學的傳統定義,是18、19世紀歐洲學者對中國和中國學產生興趣之後所發展出來的一門學科,無所不包。那種定義下的海外漢學,現在式微了。今天中國學的門戶已經開放了,兩邊的交往如此頻繁,可以更為廣義地來理解,而且,現在海外對中國的研究分門別類專業化的傾向非常明顯。一方面,學科本身的定位已經產生了大變動。另一方面,中國越開放越刺激海外中國學研究者一個謙虛的心態。因為,你知道你有那麼多東西需要了解,你不能以偏概全了。

  解放周末:如今中國文化越來越得海外學者的青睞,甚至到了無微不至的地步。比如,有一位漢學家觀察到,中國年輕人邊吃著美味的中餐邊喝著可樂,對此他難以接受。

  王德威:這個不應該是一個結論,而是一個問題的起點。難道中國年輕人打手機談論詩詞,上電腦察看古籍就不夠“中國”了麼?西方漢學家對中國文化一廂情願的鄉愁似乎也有檢討的必要。還是那個觀點,知識分子要把問題想得繁一點,要把歷史和文化的眼光放大。我們有很多問題受到視野的局限,所以要把問題放在一個歷史的縱深、文化的高處來思考。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