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國學大師的人文情懷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0-07-13 00:00:20  


 
  王國維對人生的看法受中國古代的老莊、佛教與西方的叔本華、尼采哲學影響較深。由於特殊的人生經歷, 造成了王國維的悲劇人生觀,“欲與生活與痛苦,三者一而已矣。”欲望使人迷於自我而難於自撥,“蓋人心之動,無不束縛於一己之利害,獨美之為物,使人忘一己之利害,而入高尚純粹之域。此最純粹之快樂也。”(《論教育之宗旨》)他認為美能夠淨化人生,使人從一己利害中擺脫出來。

  王國維對美與自由的極力推崇,是與他對現實人生的極度失望有關的。他生活的清末民初中國,整個社會被一種世紀末的情緒所困擾。王國維痛感於人們失去理想,惟知蠅營狗苟,追逐實利,而這種心態又集中在濁臭不堪的官本位上。王國維以一個鐘情學問,追求真理的知識分子的良知,對這種濁污的社會機制與價值觀念猛烈加以抨擊:

  吾中國下等社會之嗜好,集中於一利字,上中社會之嗜好,亦集中於此而以官為利之表,故又集中於官之一字。欲以一二人之力,拂社會全體之嗜好以成一事,吾知其難也。知拂之之不可,而忘夫獎勵之之尤不可,此謂能見秋毫之末而不能見泰山者矣。(《教育小言十三則》)

  王國維對中國歷史上以官獎勵學問與職業的做法深為不滿,認為以官獎勵學問的結果便是“剿滅學問也”,勢必造成道德衰頽,社會上都將做官作為人生的最大嗜好,“夫至道德、學問、實業等皆無價值,而惟官有價值,則國勢之危險何如矣!社會之趨勢既已如此,就令政府以全力補救之猶恐不及,況複益其薪而推其波乎!”(《教育小言十三則》)蔡元培在就任北大校長時,也對社會上彌漫的濁污蒸臭的官本位深惡痛絕,號召學生要潛心學問,大學就是培養做學問的人,而不是讀書做官,求利謀財,扭曲人格。王國維從這種角度出發,將美學問題與改造國民人格的問題結合了起來,表現了中國知識分子一以貫之的憂思精神。

  近代以來,一些愛國人士對鴉片禍害中國人的現狀痛心疾首,林則徐更是採用嚴厲的行政措施來禁毒,但是並未產生根本的效用。王國維在《去毒篇》中認為,鴉片在社會上的肆虐,從心理學來說,則是人們情感上的失去寄托與慰藉。尤其對於中國人來說,沒有西方人與印度人的宗教作為精神家園,而以入世的態度來對待周圍世界,王國維在《紅樓夢評論》中就對中國人的這種樂天精神與圓滑態度深有研究與感嘆。他認為,美學作為此岸世界與彼岸世界的橋梁,最適應中國人的情感世界:“我國人對文學之趣味如此,則於何處得其精神之慰籍乎?求之於宗教歟?則我國無固有之宗教,印度佛教已久失之生氣。求之於美術歟?美術之匱乏,亦未有如我中國者也。則夫蚩蚩之氓,除飲食男女外,非雅片賭博之歸而奚歸乎?”(《教育偶感四則》)他通過比較中國的精神文化不同於西方和印度的特點,認為國人嗜食鴉片有其必然性。從而喚起人們對中國人精神世界問題的關注,表現出憂國憂民的情懷。

  王國維認為要使中國人的感情世界得到拯救,主要是使感情有一個得到栖養的園地。他認為一個重要途徑就是美術。美術通過藝術的方式來陶冶人的情趣,使人的情感得到升華,得到寄托,而這方面中國是很欠缺的,惟其欠缺,才需要大力提倡。另一個是對宗教問題的重新思索。在這個問題上,王國維的心情是矛盾的。一方面他認為宗教並不適合中國,中國人沒有固定的宗教,印度佛教在當時已經衰退。但對於一般的勞苦大眾來說,他們終歲辛苦,又沒有受教育的機會,得不到什麼人生的樂趣,要使他們得到一絲安慰,只有宗教的慰藉:“幸而有宗教家者教之以上帝之存在,靈魂之不滅,使知暗黑局促之生活外,尚有光明永久之生活。”總而言之,“有”聊勝於“無”,對於普通百姓來說,有精神上的寄托總比沒有要好。在這一點上,他的學說顯然與蔡元培“以美育代宗教說”有所不同。但王國維將宗教和美育與當時對國人靈魂的挽救相融合,與構建人格相結合,這種思路不乏悲天憫人的情懷。

  王國維指出,人的心理活動源於生活之欲。當衣食住行這些基本的東西滿足之後,就會產生高層次的精神追求,如娛樂、遊戲與消遣等欲望衝動。德國哲學家與美學家席勒認為人的遊戲是“物質衝動”與“形式衝動”所組成的,在現實生活之中,物質衝動總囿於功利的需要,近乎於謀生的勞動,而形式衝動則是完全流於外在的做作,惟有在審美之中,實在與形式,即感性與理性得到了統一。王國維也認為,無論是小孩的遊戲,還是大人的遊戲,都是人的剩餘精力的發洩,是生存欲念的轉化,其表現形式有各種各樣,比如博奕、煙酒,以及文學與戲曲等等,文學活動與這些遊戲就宣發欲念,升華人的嗜好來說,並無不同之處,“文學者,遊戲的事業也。人之勢力用於生存競爭而有餘,於是發而為遊戲。婉孌之兒,有父母以衣食之,以卵翼之,無所謂爭存之事也。其勢力無所發洩,於是作種種之遊戲。逮爭存之事亟,而遊戲之道息矣。唯精神上之勢力獨優,而又不必以生事為急者,然後終身得保其遊戲之性質。而成人之後,又不能以小兒之遊戲為滿足,於是對其自己之感情所觀察之事物而摹寫之,咏嘆之,以發洩所儲蓄之勢力。”(《文學小言》)王國維借鑒西方的美學學說,站在人類生存學的角度,對人的審美形成作出了深刻的分析。這些學說儘管在西方那兒早已不是新理論,但是王國維用它來解析中國的心理危機與國民素質低下的問題,得出了同時代人未曾得出的深刻結論。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