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ML格式】 【 】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北京數百畝耕地私賣河北蓋別墅 每套五六百萬

http://www.chinareviewnews.com   2011-03-28 10:47:53  


  上世紀90年代,北京通州白廟村與河北燕郊棗林村簽訂《土地換段協議》,“為便於耕作管理”,雙方互換面積大體相等的耕地。時至今日,白廟村村民也沒看見“換過來”的耕地,而“換出去”的750餘畝土地,被建上高檔別墅,每套價值五六百萬元。

  《新京報》記者調查得知,這份協議的背後,是燕郊開發區以“土地換段”為幌子,用1122萬餘元將白廟村耕地購買,並將耕地“漂白”為國有土地,出讓給開發商用於房地產項目。

  如今,法院已判決,當年《土地換段協議》違法無效。但如何解決陷入困境。

  北京區域地圖上,南北流向的潮白河,在通州白廟村折為東西流向,然後又折回南北流向。

  3月23日,春寒料峭。

  白廟村附近的潮白河已近斷流,寬約二三十米的河道現出“千溝萬壑”,一陣風刮過,卷起沙塵。

  位於河南岸的白廟村,土灰色的矮房和院落“趴”在堤下。

  隔河相望,一排排灰褐色墻體的獨棟別墅,門口嵌著燙金大字“和安花園達觀別墅”。

  “和安花園”在官方登記的坐落位置為“河北省三河市燕郊開發區燕順路西側”。三河市官方信息顯示,該小區建設所需各項權屬審批手續,均由河北相關部門辦理。

  而北京市政府部門編制的《行政區域界線基礎地理底圖》中,上述別墅所在地為北京市界內。

  “那兒的地是俺們村的,是北京丟失的。”67歲的白廟村村民宋學明說。

  田園消失大興土木

  “河北地”是白廟村在潮白河北岸擁有的一塊土地,它與燕郊鎮棗林村的土地齒牙交錯。

  宋學明拿出一張4開大小的白紙,邊角皺起,上面的筆畫清晰。

  這是村民手繪的《1985年至1993年白廟“河北地”草圖》,是這片“丟失”土地的微縮。

  “河北地”是白廟村在潮白河北岸擁有的一塊土地,它與燕郊鎮棗林村的土地齒牙交錯。

  草圖顯示,“河北地”由耕地和河灘荒地組成,由白廟村60多戶村民耕種。

  宋學明的記憶中,這裡有田,有樹,有房。土地旱澇保收,村民生活穩定。

  當時潮白河有水,村民到對岸耕作需乘船,運肥料和拉糧食都比較困難。村裡就將60戶人家專門駐扎北岸,還蓋上房屋。

  1982年,白廟村實行承包責任制。村民承包期從1984年到1994年。“河北地”種上玉米等作物,還有果樹和楊樹等。

  宋學明等村民稱,1990年左右,村裡上漲承包費和水電費。由於接受不了高額承包費,再加上隔著河耕作不便,大多數村民搬回本村。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 


CNML格式】 【 】 【打 印】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