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中評論壇:港新政府如何推國民教育
http://www.CRNTT.com   2012-06-08 00:27:57


 
  劉廼強:價值觀的差別問題,可以用一個比喻:好像我們處在伊斯蘭的社會大環境,卻要推行基督教,推行的人還是伊斯蘭教徒,叫他們宣傳基督教,怎麼能做得好呢?(笑) 剛才大家做了很多討論,下面請各位嘉賓做總結發言。

  連文嘗:國民教育科的產生有其必要性,但是它是否能達到預期的目標呢?我認為,前路會是艱巨和漫長的。大環境是一個原因,具體執行者也是一個原因,前線老師自己對課程的理解、對國家民族的感情,會影響到他在課堂上如何去教。如何在課堂上教授“價值”、“認同感”,效果仍是個未知數。

  還有一個問題就是課程設計本身存在好多糾扯不清的內容,需要學校自己來梳理。比如,小學已經有常識科、成長科、德育科,這三個科目所教的內容好多是重疊的。但教育局卻不承認是重疊的,他們說各個科的重點不一樣,但其實這是自欺欺人。教育局要將梳理的責任交給學校,可是學校卻沒有處理各種課程繁雜元素的老師。我覺得,這方面有改善的空間。

  雖然存在不少疑問,但無論如何,從長遠來講,國民教育會有好處。正正因為國民教育存在很多難題要等待解決,大家會朝著解決問題的方向進步。很多問題肯定會在實踐中逐步解決。

  王翠蘭:無論未來香港的國民教育怎樣做,我們都要堅持一個原則,就是這一科要彈性處理。在推行的過程中,對前線的教育工作者和老師多一些包容和信任。因為我始終覺得,香港人本身有著很悠久很獨特的愛國情懷,每逢內地有危難,比如2008年四川地震,各種形式的愛國,香港都有。只不過,香港同時也有一些任性的基因,。所以,建基於香港的社會現實,應該會給業界自由選擇,彈性地加入一些對學生的職業發展或前途發展有需要的一些中國元素。香港學生未來在就業上與內地有關,這是大勢所趨,希望學界的老師可以客觀地來看這件事,在課程中加入一些實際的元素在裡面。 

  至於對於CY政府有何建議,我想我們想擺脫的局面就是,在香港獨特的政治生態裡,人們常常認為任何一個政策只要同內地的政治拉上關係的話,香港人就要反對,23條就是一個非常明確的例子,CY還沒上台,就已經有人說中央政府逼他做好多事。我期望未來政府及主管教育的政府官員,回歸到根本的東西中。如果認為一樣東西是香港學生真正需要的、同未來的中國或世界政局是有用的東西,那就推行。

  作為一位前線教育工作者,我對於這份課程指引是不滿意的,因為我覺得“國家”這部份是模糊的,重點向哪裡傾斜要由學校和老師處理,教育部分把責任再一次推到老師身上,對於如何加強國情教育,沒有清楚的指引。現在的情況是,通識或社會生活科引入高中和初中之後,中國歷史科進一步濃縮,未來如何讓學生學習中國歷史?怎樣可以在初中階段把歷史知識講深一些,這是第一個急需重視的問題。我不希望再重複香港以前的局面:政策推出來遭到反對,政府又不知道怎樣落實,結果變成一個僵持的局面。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