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楊耀忠向梁振英建議說,愛國愛港也應該作為香港的核心價值。(中評社記者攝) |
下半場
劉廼強:剛才我們談了很多課程設計、落實等具體問題。下一個環節我們可以多談一些原則性問題:為何香港回歸15年遲遲未能落實國民教育?如何回應有關排外、洗腦等爭議?梁振英應如何推動國民教育等等。
楊耀忠:日前香港友好協進會與梁振英座談時,我曾提議說,現在大家常講核心價值,民主自由人權等等,這些都對的,但是“愛國愛港”也應該是香港的核心價值。希望下一屆特首和政府多倡導,雖然大家未必一下子接受,倡導一下總是好的。梁振英回應表示同意。
香港回歸15年,我參加過不少學校的畢業典禮,很少聽見出席的主禮高官鼓勵學生“將來要報效祖國”。勉勵學生報效祖國這樣的話是要講的,讓學生知道,讀書不光是為了賺錢、養妻活兒,也要懂得貢獻國家。作為政府的主要官員,講這些話,影響才會大。外國也很重視這些,美國人都常常說,“不要問國家能為你做什麼,而要問自己能為國家做什麼!”愛國在全世界都是核心價值。有人說中國有很多問題,不值得愛,但是這跟孝順父母、尊敬老人一樣,是普遍的價值。現在有些人覺得愛國是洗腦、盲目的。我覺得要扭轉,愛國應該是天經地義的事情。
香港中學的中國歷史課程是選修課,現在快沒人選修了,讀中國文學的學生也不多。德育和國民教育科每週僅僅一課,夠不夠呢?推行國民教育,推行的人很重要,如果老師像有些教會學校推行宗教教育一樣熱心來做,通過各種形式(比如教會學校有團契、宗教課、天天講耶穌,搞很多東西)去推行,效果會很好。比如在我們學校,不是僅靠上課,還要重視壁報宣傳,課外活動也跟國家掛鈎…… 有心和無心推行的差別很大。如果老師無心做,用一堂課應付了事,起不到好的效果。如果真的想做,沒有課時也可以做得好。關鍵是老師有心,光校長不夠。怎麼才能令老師有心呢?這是最難的問題,我們前面是漫長的路。
外界大都認為香港市民素質高、文明有禮、熱心助人,但是國民意識卻不夠,可見這是兩碼事。 國民教育的目的是什麼?很簡單,香港人要站在國家的角度看問題,未必需要跟國家的觀點一致,但至少要理解國家的立場,要明白事情為何如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