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打 印】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中評論壇:港新政府如何推國民教育
http://www.CRNTT.com   2012-06-08 00:27:57


香港教育界人士,剖析香港過去難以推行國民教育的深層次原因,以及預測國民教育未來的發展。(中評社記者攝)
 
  當時專責委員會開會頻繁,通過多次討論,將草擬的諮詢稿一改再改。去年6月左右完成第一稿後,做了一次廣泛咨詢,教育界的咨詢工作做得尤其廣泛和深入。如何做呢?首先,通過8場大型咨詢會,每次都坐滿禮堂,出席的都是老師和校長。在咨詢會上,首先由專責委員會和教育局同工以簡報方式介紹課程指引的第一稿的內容重點,然後聽大家意見,每次都有好幾所學校分享他們過往的相關經驗,此前課程還未叫做“德育及國民教育”,但是有些學校已經提供很多德育與公民教育的課程,包括安排學生到內地交流。這種咨詢會總共有大概1600個老師參加,每一位都會在臨走前被邀請填寫問卷。第二,所有香港的中小學都獲發一份非常詳細的問卷,反映校長和老師對課程的意見。第三,業界咨詢會,譬如教協、教聯或者其他關心課程的團體,大家交換意見。此外,我們還去了兩次立法會,共有百多個團體表達了意見。我們一共收集了約一千份意見。總的來說,八、九成意見都支持課程,不過也有人擔心課程會變成“洗腦”課程、加重老師負擔、會否增加資源配合、教材編寫等問題。老師們比較擔心推行課程後如何與現有的其他課程配合,會否聘請人手分擔工作等問題。至於“洗腦”問題,則是一些政界人士的憂慮,這也可以理解。
 
  收集意見後,專責委員會又開始工作,第一件事是詳細歸納意見,一類是實施時可能會碰到的問題,另一類就是比較政治性的議題,然後盡量將這些意見反映在第二稿中。如果大家對比第二稿和第一稿,你會發現有很多改動,未必是主題或方向改動,而是在一些陳述或具體內容上作出修訂,我覺得基本上可以算是重寫的工作,我們確實花了很多努力去盡量反映社會的意見。比如有人說,要多強調民主人權,我們就多寫一些進去。當然我們也會說明希望老師在討論時事話題時,能啟迪同學全面思考,學習如何分析問題,如何獨立判斷,最重要是培養同學有獨立思考、分析、判斷的能力,以便應對未來新的問題和挑戰。
 
  我們花了很多功夫去改善課程指引,開了無數次會議,又分組工作,最終完成課程指引的第二稿並公佈。反響大致是:一些不滿意的人估計會繼續不滿意,但大致上社會都認同第二稿作出很大修訂,而且包容了社會不同方面的意見,社會似乎沒有很大反對意見。教育局亦很努力去理順課程落實的計劃。
 
  未來將有一個三年的“調整期”(開展期),方便學校的教學團隊做出調整和梳理,這需要比如在副校長的帶領下,把重復和交叉的內容理順,老師也需要時間去準備教材教案。估計課程指引出台之後,出版社將會開始出教科書,教育局也有專責的團隊負責收集各學校的教案,把它歸納起來,分享共用。學校會得到一些資源配套,每間學校53万,全港加起來要5億多,是一筆可觀的資金。這一系列措施公佈之後,教育界同工一般傾向可以接受,雖然媒體上還有個別的反對聲音,但整體上反響不差。
 


 【 第1頁 第2頁 第3頁 第4頁 第5頁 第6頁 第7頁 第8頁 第9頁 第10頁 第11頁 第12頁 第13頁 】 


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網移動版 】 【打 印掃描二維碼訪問中評社微信  

 相關新聞: